第四十章 劉文秀之意
劉玄初跋山涉水來到了昆明,卻沒有見李定國的面,就被李定國告知,明日,請他跟隨人馬去ChóngQìng,或者去南京。商議這一件事情。
這個安排正合劉玄初之意。也就安置下來,等待出發。
卻不想此刻在雲貴總督府之中,李定國與兩個兄弟正在密談。
李定國之所以讓劉玄初去ChóngQìng談,或者去南京談,卻是因為李定國所在位置而言的。
說實話,如果李定國而今在貴陽,他說不定就與劉玄初商議出一個章程。但是而今卻在昆明。李定國之所以在昆明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安撫大西軍各部,畢竟他在南京的時候,已經答應張軒要做一些事情了。不管裁撤士卒,還是清點空額,都是要得罪人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滇南永曆又冒出頭來了。
如此一來,李定國所在位置,距離長江水運太遠了一點。而川鹽出川最好的路線,就是長江了。他距離遠了,再插手就有些不方便。
至於為什麼讓李定國與吳三桂談。
這固然是張軒對李定國的信任,也是一種身份對等。
比起李定國,賀虎頭,胡澹等人,遠遠不能與吳三桂相提並論。
不過,劉玄初或許不知道,明日與他一起走的人都是誰?就是他的舊主三將軍劉文秀,與四將軍艾能奇。
“二哥,張軒到底給你灌了什麼**湯,我就不明白了。”劉文秀語氣之中,有一分抱怨,說道:“我們在雲南觀望局勢多好,如果南北之間,分不出什麼勝負,彼此牽制之下,我們在雲南獨立一國未必不可,即便不明得決裂,子孫世代為藩鎮,何必去看別人臉色。”
艾能奇沒有說話,但是他向來是以劉文秀馬首是瞻的。
李定國一心一意遵照張軒的意思,裁撤軍隊,督促各地屯田,想辦法減少湖南往雲貴運輸糧食。其中可是拿下不少,大西軍的舊將,將一些老將都安置在各地屯田去了,將一些張軒親衛出身的年輕將官都安置在要害位置上。
或許這些官位不高。但是關係重大。
劉文秀那裡還看不出李定國的意思,劉文秀的抱怨有一大部分是自己的,還有一部分是來自這些被罷免的大西軍老人的。
其實這些劉文秀還能忍受,畢竟劉文秀在軍中威望很重,李定國這樣的修修剪剪,動搖不了劉文秀與艾能奇的威望,但是李定國下一步,就讓兩人難受
之極,他讓兩人去南京述職。
劉文秀很明白,他一去南京,很可能回不到雲南了。
在雲南,在大西軍之中,劉文秀一呼百應。但是在大夏其他軍隊,誰知道他劉文秀是誰?
這一點,他與艾能奇是萬萬不願意答應下來的。
但是他們不想答應又怎麼樣?李定國不是一個莽撞人,他既然敢這樣做,就讓劉文秀與艾能奇反抗不得,兩人對李定國打仗的本事,也是十分佩服的,也知道不是對手。李定國也不願意傷了兄弟之間的情分。
所以兩人僅僅是爭論而已,想要說服對方。
“三弟。”李定國說道:“你不是見過陛下的嗎?陛下乃是英明之主,征戰以來,幾乎沒有一次失手過,百戰百勝。行軍打仗有能力之外。在內政治理之上,也是一等一的好手,不管是當初處置汝寧政務,坐鎮兩廣。所過之處,政通人和,百姓無不稱讚。就可見一斑。”
“二哥,不用給那當今說好話。”劉文秀說道:“我與當今也有接觸。不錯,他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乃是曹營後起之秀。這些我都知道。如果沒有他,夏太祖,未必有這個稱號。不過,二哥你一點不差於他,只是欠些時運而已。不錯,當今的皇位是坐穩了。但是也不至於讓我們都給他做狗。”
陳勝殺死了自己貧賤之交。或許有些不大明白。對於一些達官貴人來說,一些知根知底的老朋友,太過討厭了。
即便是張軒已經貴為一國之君。
但是在劉文秀眼中,也不說黃陵城中的流民,羅汝才身邊的謀士等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