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方以智
李雯的離開,非常平靜。平靜到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匆匆來過南京,但是在大夏這艘大船上面的頭面人物,卻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雖然不知道李雯因為什麼原因中斷談判。
卻也知道,很多人想要安居江南的美夢卻是做不成了。
張質為首的和談派,雖然張質是為了大夏現實情況著想,但是很多人卻不是這樣想的,想要苟且偷安的人,決不在少數。
而今他們也只能放棄幻想準備打仗了。
在李雯離開之後,張軒明顯感受到文官的效率高了不少。畢竟清軍已經下過一次江南,他們自然知道清軍是什麼貨色,雖然很多人都是牆頭草,立場並不堅定,但是能不倒向清廷,他們還是不想倒向清廷的。
張軒與張質商議過正事了。
“兄長,這主持丈量田畝的人選已經選定了嗎?”張軒說道。
張質說道:“臣正要想陛下說這一件事情,臣已經選定一人。”
張軒心中有萬千想法在心中,但也知道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不管是治家還是治國,首先一件事情,就是清查家底。他才不會學清廷,拿著明朝的黃冊這一本糊塗賬就拿來用。
對清廷來說,賬糊塗不糊塗不要緊,只要能收上錢來就行。
但是張軒卻決定他內政之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清丈天下。而且這一件事情,不由地方官來做。因為張軒太明白地方官員的德行了,而今大夏絕大多數的地方官都是從明朝那邊繼承過來的。
這些人在明朝是貪官汙吏。到了大夏就是清正廉潔的官員了。
張軒是不信的。
讓下面的人辦這一件事情,說不定要辦成什麼樣子的。要麼為那些地方豪強開脫,全部弄成隱田。張軒先行用錢謙益案將江南有頭有臉計程車紳都牽連個遍,即便沒有殺頭,也弄得灰頭土臉,驚魂未定。
就是為了防止這些地方大族干涉丈量田畝。
現在這些人都知道厲害了,想要讓他們完全不干涉,卻有一點不可能,只能儘量減少。
當然,張軒還要防止令一件事情。
張軒既然清丈田畝,縱然張軒不想強調。但是下面的官員也一定會以清丈出來的隱田越多,論功勞。
但是這田地並不是說有就有的,就要小心造假了。並非只有大躍進的時候
有資料造假,可以說,當官員的提升與某些數字掛在一起的時候,造假之風就不知道由誰而起了。
要知道,張軒清丈田畝是作為稅收的標準的,但凡多造假一畝地,將來百姓就要交一份稅。故而虛報過多,對百姓壓迫也過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張軒寧可少收稅,也不願意如此。
但是這樣的話,卻不能說出來。一旦張軒有此表示,下面的人能一邊表明陛下仁慈,一邊弄出網漏吞舟之魚。
張軒思來想去,決計不能信得過下面的官員,信他們,母豬都能殺樹。
但是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