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兩王會面
就在張軒收拾殘局的時候,在川南的李定國也堅持不下去了。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絕非虛言。雖然由滇入川的道路,被多次整修過。但是大軍行動依舊非常艱難,更不要說,各處山勢險要,易守難攻了。幾近寸步難行。
吳三桂手腕不錯,整合了川南明軍,將十幾萬明軍都納入麾下。這樣一來,明軍在中華大地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武裝力量,就消失了。雖然有傳聞,說永曆在滇南出沒,但是一時間也沒有在乎他。吳三桂得了這些助力之後,人敵兩熟。再加上四川的特殊環境,自然佔據了優勢。
說起來,如果來攻的不是李定國,先鋒不是楊景新的話,這些明軍或許不會那麼容易投降吳三桂。
畢竟,不管是是李定國之前的大喜軍,還是楊景新父親楊展,都與這些明軍將領有深仇大恨。楊景新藉助楊展留下來的人脈,招攬人手,連破數關。但是等吳三桂與這些明軍聯合之起來。就不好辦了。
如果不是為了牽制吳三桂,李定國早就退兵了。
原因很簡單,進乃深山高谷,而後面千里轉運,穿梭于山嶺之間,運一石糧食,消耗就快要一石了。
雖然孫可望在雲南也積累了一批糧草,但是雲南這樣的地盤,又能積累出多少糧食,更不要說在群山之中糧食轉運的難度。孫可望當年積攢的家底,早就不能維持了。
在李定國的命令之下,貴州還向大軍補貼了一些糧食。
這一部分糧食,其實算不上貴州提供,他真正提供一方,應該是湖南姚啟聖。
貴州的糧食產量,似乎比雲南還要悽慘一點。李定國即便是刮地皮也沒有地方颳去,只好給貴州土司打欠條了。李定國大敗孫可望,李定國在貴州威望正隆,再加上李定國保證,這一批糧食,能從湖南補充過來。
這才能維持下來。
不過,這運糧進入貴州,也是需要時間的,想來能拖延一段時間。要知道東征之戰,兩湖是徵餉的重地,姚啟聖也被銀子糧草逼得走頭無路了。如果不是為了顧全大局,這一批糧食萬萬不可能撥給李定國的。
但是即便如此,姚啟聖也難,只能在次序上做些手腳。給他爭取一點時間。
即便如此,李定國也在山中選了不少平地,用來屯田,雖然山中少有平地,但是這裡已經是南方了,氣候雨水都不錯,三個月足夠收一季,雖然荒地種出來的東西不多,但是足夠
補貼一下軍中糧草。
吳三桂見李定國似乎糧食短缺,並不是沒有想趁火打劫的意思。只是李定國早有準備,狠狠的給了吳三桂一下,吳三桂麾下數名大將,都差一點折在李定國手中。
吳三桂知道李定國的成色之後,就有掂量出自己,定然拿不下李定國,乾脆與夏軍對峙。
這漫長的對峙,持續了一個多月。
雙方看似沒有大戰,但是李定國沒有一刻不在想迂迴到吳三桂身後,想在群山之中,找出一條路來,恰巧吳三桂也打同樣的主意。於是乎在戰場附近大山之中,於是乎雙方大戰僵持,小戰不斷。
在這樣的戰事之中,清軍仗著地面熟悉,而夏軍之中,卻有很多土司兵,擅長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雙方也僵持在一起,不分上下。
雖然這綿延數十日的小戰,對李定國與吳三桂都是有好處的。
因為這樣的戰事,對他們兩位都是整合全軍的好機會。
李定國剛剛掌控全軍,但是軍中還有不少孫可望的人手,需要一一安排,而吳三桂剛剛接納明軍降兵,也是要清理的時候了。
這樣的戰事對他們兩人整合全軍,都有好處。
不過,在安慶大勝清軍傳來之後,李定國就鬆了一口氣,準備安排退兵的事情了。
至於劉文秀,艾能奇等人這種戰事,他早就不想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