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兵額之爭
說實話,張軒覺得兵額最大的問題,就是雲南的滇軍,或者說是大西軍,滇軍本部,再加上臨時徵召的土司兵,大抵有二十多萬人馬。
這二十幾萬人馬,具體是幾萬,張軒說不清楚,至於李定國未必能夠說清楚。之前,李定國所部都是雲南本地支應糧餉,滇軍的花名冊樞密院恐怕都沒有。說實話,不要中央發軍餉,他即便是報上了百萬大軍,張軒也不在乎,因為雲貴兩地是窮地方。縱容能刮出一些油水來。但是先天,讓張軒相信,這兩個地方,想多養兵都不成,而今也是如此,滇軍的養兵額度,決計不可能與夏軍正兵一年一十八兩的數目。即便夏軍自己,一年十八兩的關餉,也是精銳士卒能拿到的。滇軍軍中情弊也是最多的,畢竟李定國也不是一直在大西軍之中,接管大西軍之中,為了獲得不少將領的支援,很多事情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其中空額,缺額,還有亂七八糟的事情,大抵是夏軍所有軍隊之中最多的。
張軒不願意逼的太緊。但是給他出邊軍三十萬額兵,其實已經給了滇軍暗中限制了。滇軍必然被消減,但是消減多少,卻是問題所在了。
在他看來,而今清軍進攻無力。夏軍也是一樣,雙方雖然說不上罷兵休戰,但也不用在第一線上擺上那麼多士卒了。只需在前線多備火器。 堅持一段時間卻也是夠的。
而且這數目與現在北方防線遺留的兵力相差無幾。
而云貴山巒之間,其實也擺不開那麼多的人馬。但是想要裁下來太多的人,恐怕也是不大可能的,很多事情並非只考慮軍事上的,政治上的因素也要考慮在內。
“陛下,臣編練滇軍各部,大該有二十五萬之多,即便是折半,也要有一十二萬之多。如果襄陽鎮要十萬人馬,那臣這邊就有不足了。”果然不出張軒所料。李定國發言了。
“以滇王的意思,雲貴總督府應該保留多少人馬?”張軒說道。
“最少十二萬人馬。”李定國篤定的說道。
大西軍的建軍政策與夏軍不同,張軒是精兵政策,但是張軒一路走下來,可稱精兵的也不過是他當初帶的南征軍本部人馬,大部分轉為而今的禁軍之中。而其他邊軍,雖然稱不上精銳,但是也是與清軍直接交鋒的,也可以說是能戰。
但是大西軍就不一樣了。
孫可望進入雲南的時候,不過數萬人馬,不出數年,一
躍有數十萬之眾,其中固然有虛張聲勢的地方。但是也看出來,孫可望建軍的思路。
似乎除卻當初的大西軍之外,他的軍隊都打不得硬仗,看李定國與孫可望的對陣,也能看出一點。
而且雲南本就是貧瘠之地,抽調這麼多人從軍嗎,也有不堪重負的感覺。故而他對整理軍隊,裁除老弱,還是畢竟贊成的。
張軒又問賀虎頭說道:“虎頭,你覺得重慶當有多兵額?”
賀虎頭說道:“如果單單鎮守重慶,兩萬兵額足夠。但卻要有一支得力的水師,單單是陸師恐怕受制於人。”
這樣一算,恐怕有些不夠。
“臣有一策。”李定國說道。
“滇王請講。”張軒說道。
“臣請在雲貴設總兵,總領屯田士卒。雲貴本就是夷人多,漢人少。故而土司屢次作亂,前明多次平定,不能久鎮,這就是根結所在。陛下裁撤士卒,與其讓其回內地屯田,還不如讓他們就地屯田,他日歸為府縣,也可久鎮雲貴。且雲貴道路難行,從湖南運糧入雲貴,耗損太多,於當地產一石糧食,就是節省兩石糧食。”李定國說道。
張軒心中微微感動,他明白,這也是李定國表明心跡的舉動之一。
張軒說道:“好,如此雲貴總督府額兵十萬,設貴州巡撫,雲南巡撫,貴州總兵官,與雲南總兵官,掌管徵兵,屯田。至於屯田兵的額度,待各官到任之後,報於朕知。”
“謝陛下。”李定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