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個月以來,杜永和也在紮紮實實的建立自己的營地,靠山而建的營地,固然不如金華城堅固,但是支撐一段時間卻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這一段時間之後,該怎麼辦?
杜永和卻是沒有主意。
他沒有援軍,李成棟正忙著回師南京,從各地撤出兵來。
而民間的各種暗潮,杜永和也不是一點都不知道的。他更知道,就是江西,浙南這些府縣,已經在源源不斷的向許都軍中運輸物資了。
之前溫,臺,處,三府,也是因為李成棟派人騷擾,不能向金華運輸物資,而今李成棟撤退了,自然也恢復正常了。
而且這些府縣之中,一些士紳有投靠鄭氏的舉動,而今就多做一些事情,好向朝廷表明心意。
這樣此消彼長之下,杜永和很明白,如果不做出改變的話,他必死無疑。
而這位何老,就是杜永和從紹興請來的一位師爺。據說祖上也出過高官的。對官場的道道,非常清楚。杜永和聘請過來之後,也幫他處理了很多事務。
只是,而今杜永和猜想這位何老,估計是暗潮之一。他猜到這一點之後,非旦沒有拆穿,反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為自己將來留一條後路。
“不是在下要逼東翁,而是形式不由人啊。”何老說道;“再等下去,恐怕什麼都晚了。”
“何老你所說的,我都知道的。”
杜永和說道;“只是我跟著李成棟犯下如此逆事,那邊真的能夠寬大嗎?”
“如果不說清楚這一點,我寧可死在金華山之上,也不願意束手就擒之後,任人宰割。”
何老本想將杜永和糊弄過去,反正只要杜永和降了,他就是大功一件,至於杜永和投降之後,是一個什麼待遇,他也不操心。
只是他看杜永和的眼睛,卻見杜永和眼睛之中光亮之極,似乎能透人肺腑。不敢說謊,說道;“這”
杜永和心中微微一嘆,這的確是他心結所在。李成棟的叛變,直接導致了北伐大敗,間接導致了羅玉龍身死。
這樣的事情,杜永和又怎麼敢輕易投降。
不過,對當日的事情,杜永和現在也不覺得多後悔。亂世之中,能保全性命,就已經用盡了渾身解數。哪裡敢想什麼長遠之事。
縱然為之後,留下了這麼多的隱患,但是他當時總就是活下去了。
“當年的事情,都是李成棟所為,我不過被裹挾而已,何老只要能幫我開解此處,我定然感激不盡,您要多少心意,就有多少心意。還請何老多多費心了。”杜永和說道。
何老聽了,心中一凜,暗道:“我的心思被他看出來了。”
他不知道杜永和知道了多少,也不敢賭他知道了多少,只能含含糊糊的說道:“為將軍辦事那是應該的。我只能盡力而為,成與不成。卻不清楚了。”
杜永和一拍手,立即有人端了一盤黃金上來,大抵有幾百兩之多。杜永和對何老說道;“只要何老盡心即可,別的事情,我也不敢多求了。這些黃金,算是我給何老的心意,還請何老收下。”
何老不敢不接,立即雙手託著木盤說道:“在下一定會為將軍,盡心盡力。”
隨即杜永和送走了何老,至於何老去做些什麼了,杜永和也不問,似乎天天在垂釣一般。每日出了軍營就不知道何處去也。
杜永和目送何老離開,心中不由的微微一嘆,他跟隨李成棟這麼多年了,如果可能他真不願意背叛李成棟。
但是事已如此,杜永和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一步步的走進死路之中,他必須自救。但是他這樣他一來,李成棟的情況就不好辦了。
他思來想去最後決定給李成棟寫了一封書信。這份書信之中,沒有別的意思,看上去就是一封求援信,只是在最後一段話,卻說如果援兵不至的話,杜永和決定帶著本部人馬,棄城向南京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