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會戰之決戰時刻六
王龍之死,鄂王大旗顛覆。在戰場僅僅是一個插曲而已。
王龍雖然號稱主將,但是實際上,他對羅岱,馬三寶,王得功等人,並沒有多少統轄之權了。
故而夏軍僅僅是一愣而已。羅岱二話不說,帶著本部人馬上前,接管了王龍的位置,再次向多鐸所在殺了過去,不過這其中,難免耽擱一點時間。
卻聽清軍三呼萬歲,卻是多鐸加入戰場了。
八旗士卒大多,上馬為騎,下馬為步。多鐸見今日不能守了,自然是大舉殺出來。
這個時候,清軍數萬騎兵四方合圍,將夏軍騎兵圍在一起,團團廝殺,一時間將夏軍騎兵與步兵之間,分割開來。
鄧和見狀,督促大軍上前。
一排一排火銃打了出來。大軍以嚴整的陣勢步步向前,看似緩慢,其實非常快。不過一會兒功夫,就從南邊逼近了戰場範圍。
鄧和心中非常著急。
他並是著急這邊,而是擔心張軒。
他身後殺成什麼樣子了,他並非不知道。只是張軒的命令在此,他卻不敢有一絲的違背。唯有大敗多鐸之後,才能回師救張軒。他甚至不敢相信,一旦張軒身死,他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人貴有自知之明。
鄧和就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正因為知道,自己的能力邊際,他才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一心一意跟隨張軒,搏給開國爵位而已。因為他知道,他夏軍之中立足,最大功勞,並非別的,就是他跟隨張軒數年的故舊情分。
一旦沒有這一分故舊情分,夏軍換了新主,他這樣的人必然被邊緣化,甚至被邊緣化還是好的。很可能被當做張軒的黨羽,被窮追。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父子相承尚且如此,張軒兒子太小,亂世之中,根本立不住跟腳。故而張軒死後,上來的還不知道是誰?
他其實很想立即回去救張軒。
但是又不敢違逆張軒的命令。
一發狠,就身先士卒,站在所有軍隊的第一列。
雖然張軒一再強調,高階軍官不得在大軍第一線,只是此事此刻鄧和也顧不上許多了。他一上前,下面各軍軍官紛紛上前,一時間佇列最前方,大多都是軍官。
將軍官們都是如此,下面計程車卒自然奮起勇氣。大舉壓上,對著清軍的騎兵,一陣陣火銃,隨後又
有長槍。大刀,乃至於臨潁小炮。總之這些在混搏殺之中的清軍騎兵,在嚴謹佇列的夏軍之前,幾乎等同與活靶子一般。
蒙古騎兵最為激靈不過了。
他們自然遠遠的避開了。看上去想從其他地方,擊潰夏軍軍陣。不過列陣而戰,是夏軍的老本行了,從來沒有丟過,不管是什麼的人,進入軍營之中,第一個訓練的就是佇列,從沒有例外。
在夏軍之中服役,佇列伴隨始終,除非是死了,殘了,決計沒有列不好陣的地步。
故而此刻,夏軍整個大方陣已經分散開來了,但是分散開來的小方陣,依舊是嚴陣以待,不過蒙古騎兵從什麼地方進攻,保準碰一個饅頭釘。不過蒙古騎兵從激烈交戰的戰場之中撤出來,可不是為了投入另外一個送死的戰場之中。
他們之所以如此,是他們怕了。
原因很簡單,除卻蒙古八旗之外,其他蒙古騎兵與清軍的關係並不是太和睦的,黃金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之間的恩恩怨怨,說上一兩天都沒有問題,這些太古老的東西,就不用說了,單單說多鐸不久前就擊敗騰思機,平定西蒙古叛亂。就可見一斑。
滿蒙一體,或許有的,但是決計不是現代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