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龍山之戰
安慶城附近,湖多山少,大龍山已經是附近最高峰。
而此刻的大龍山山麓之上,鏖戰能濃。清軍這一戰主將是務達海。作為滿清的宗室將領,多次跟隨多爾袞與多鐸征戰。從多鐸攻騰思機,也立有大功。也是多鐸的親信。也算是多鐸同輩堂兄弟。
此刻務達海就站在大龍山麓的山頂之上,大龍山是一座小山,雖然數座山峰,但是真正想要奪取的就是南邊這一座。而今務達海站在山峰之上,極目遠看就能看到了安慶城的輪廓。
這山峰並陡峭,在山頂之上,也有一塊不太小的營地。故而清軍在上駐紮了一支人馬,並不多,大抵有數千人,也安置了不少火炮,故而居高臨下炮聲隆隆。
務達海所部並非全是八旗兵,而是滿漢混合。八旗兵就是務達海本部人馬。還有一些漢兵作為輔助人馬。
此刻層層把守在山道之上,人雖然不多,但卻不落下風。務達海見下面旗幟一重接著一重。最高大的是衛王旗幟。
此刻督戰的就是袁時中。
袁時中也沒有衝在最前面,而是提拔了幾個舊部,以袁時敏為首諸將,各領數千人馬,仰攻大龍山。而今的袁時中也今非昔比了,當初不會打仗的袁時中,數經磨礪之後,在用兵上也有幾分得心應手之態。
雖然將戰爭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但是往下說,也可以說是一門手藝活,即便資質平庸之人,只要打仗多了,也會有幾分心得體會。或許不可能到衛霍之境界。但也可以支撐場面,並沒有什麼疏漏了。
只是沒有人能付出其中代價。只有在亂世之中,自然篩選出一批人馬來。 其中付出的性命到底有多少,誰人又能知道啊?
袁時中將營地靠著大龍山西北方向安置,這裡也是一片高坡。北邊卻也是數座山峰就是大龍山餘脈。袁時中的營地北靠群山,南面居高臨下,也是一個上好的營地。可以作為支撐。與安慶城遙遙相對,讓清軍不敢大舉西進,而且這種地形,也讓清軍的騎兵沒有用武之際。
此刻他本陣距離營地不過數里之地,防備清軍的突然進攻。周圍都放出了不知道多少探馬,清軍一出營,這邊就會知道。就能撤到營地之中。
袁時中此刻舉著千里鏡看過去,卻見青山隱隱之中,這樣那樣的旗幟,在山木之中,若隱若現的。
山上攻戰,還是比不上平原,因為山勢的原因,很多地方都不會派兵攻打的。雖然大龍山不是什麼高山名險。但是一些陡峭的地方,也是不太適合攻城的,袁時中就選了大龍山西側,數個坡度,作為進攻的通道。
這些平緩的山坡,作為道路是可以的,甚至也能開闢出梯田。但是想容納大軍作戰,卻是不能了。只能分散開來,分路進去,但是清軍火炮猛烈,夏軍一時間攻勢緩慢。
金聲桓見狀,有些忍不住了,上前拜倒,說道:“王爺,請讓我出陣。”
袁時中說道:“不急,不急。”
這數年以來,金聲桓在袁時中手中,已經成為袁時中麾下第一大將了,最為袁時中器重,在北伐,河南,信陽諸戰之中,皆是戰功第一,身上還掛了一個伯爵的名頭。
出征之時,還被張軒特別召見,安撫了好一陣子。
金聲桓此刻正士氣高昂,一心一意想在開國之時,搏一個世襲罔顧的功勳。幾乎按捺不住了。
袁時中卻穩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