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登基
武興四年五月初一,午時正。
雖然羅玉龍已經死了,但是羅氏父子的武興年號,還沒有被替代。只是而今也走到總結了。張軒登基之後,自然會有頒佈新的年號。不過,張軒也沒有那麼著急。一般情況而來,明年才是新年號的元年。
武興年號,還有半年事情。
這一日,天氣正好。似乎老天爺還給一個好面子,天氣很是晴朗,可以說是風和日麗,只是如此一來,溫度自然上升了不少。
張軒一身龍袍冕服,頭上掛著一片南海珍珠,串成的簾子,一舉一動都需要非常注意,否則這些叮叮噹噹的東西,就會撞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音,在這種莊重的場合之中,未免有些不雅了。
暴漏在太陽下面的張軒,只覺得渾身上下都有密密麻麻的汗珠,從各個毛孔之中逃了出來,將內衣給打透了。
張軒一身大紅龍袍。端正的站在天壇之上。
這天壇說起來,也不是臨時修建的,羅汝才就是這這裡稟告上天的。祭天登基的。之後,這裡也被大夏朝廷拔資金維護,在張軒用之前,也都打掃了一遍,看上去恍然一新。
張軒手中拿著一封翰林院寫好的文書,已經大聲宣讀過一遍了。
裡面寫的龍飛鳳舞的,四六對仗,雖然以張軒的文字修養,讀不上什麼不對之處,只覺得歎為觀止。這樣的雄文,即便是對方在古文觀止之中,也不算是過分。
但是他總覺得欠一點什麼。。
這裡話過於官樣了,不是張軒所想說的。
如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話,張軒想對這天意說些什麼啊?
他默默閉上了眼睛,心中暗道:“‘天自視我民視,天自聽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蒼天在上,這大概是我來這個時代的使命,我知道了。”
不得不說,張軒在古代這一段時間,他在古文化之上的修養,大大加強,之前從來不讀的書,雖然沒有多做研究,但是一一讀過了。剛剛那一段話,就是出自《尚書》,乃是武王伐紂的一段話。
張軒不知道怎麼的,忽然想起這一句話。
覺得這一句話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清之兇殘,過於紂王,而張軒不敢稱自己的德行,能勝於武王。但是而今,冰炭不同爐,水火不相容,漢賊不兩立。請夏之間,必一存一亡。
明代以來,北方殘破,
特別是而今處於小冰河期,北方的農業生產大受影響,而且北京已經習慣來了,從南方運來的糧草。
可以這樣說,沒有江南,清廷能否在北方立國,都是問題。即便能夠立國。處境也會十分艱難。而張軒也是如此,單憑湖北,湖南,兩廣,江西,再加上貌合形離的福建,不管是從戰略形式上,還是從根基上,都弱於清廷。。
這樣局面如果不能改觀的話,張軒將陷入被動之中,縱然他能一力維持下去,但是他能維持多少年,他下面一輩,還能為維持下去嗎?
東征是必然的結果,是夏朝政治集團,與清朝政治集團的大對決。
張軒沒有,也不可能迴避的餘地了。
張軒站在天壇之上,似乎覺得這裡能真正與天意相同,他有好多心意想表達出來,但一時間卻心亂如麻,連所思所想都梳理不出來。
張質微微皺眉,心中有些擔心。
凡是這種禮節性的東西,都有時間要求的。就好像是後世辦喪事,哭幾聲,持續多長時間,都有依據的。當然了草臺班子自然不算了。而今日這樣的大典,有多少禮臣參與進去,又怎麼能出現這樣的低階失誤啊?
張軒在天壇上的時間,有些超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