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京周圍並非不產糧食,而清軍五次入關,每一次入關,北京附近都會成為主戰場。
十幾年的征戰,北京附近大半成為的廢墟,農戶紛紛逃亡。已經不堪之極了。
再加上滿清來到北京之後,又有圈地,逃人之法,糧食生產更加到了幾乎沒有的地步。
這樣一來,滿清即便握住數千萬兩銀子,也不夠花啊。
“你難道沒有管嗎?”阿濟格說道。
阿濟格即便再不肖,也知道,沒有糧食會是什麼樣子。
英俄而岱說道:“回八王,奴才管了,狠狠的殺上一批,將糧價控制住了。不過,如此治標不治本。奴才也只能供應內城糧食,外城的情況,就不是奴才能管得了了。”
阿濟格說道:“外城那些尼堪,不用多管,死一些,少一些嘴,就好多了。”
阿濟格所言的方略,就是老奴用過的殘酷策略,當初老奴在遼東,也糧食不足。他所想緩解糧食危機的辦法,就是大屠殺。人少了,吃糧食的人了,每一個平均糧食就多了。
阿濟格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不過是因其遺意而已。
“八哥,話不能這樣說。”多爾袞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想要坐穩中原,就不能如此行事。”
多爾袞比阿濟格有政治眼光多了。但是再怎麼多,他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辦法。
四百萬石糧食的缺口,絕非多爾袞動動腦袋就行的。他沉吟一會兒,說道:“高傑那邊不是賣私鹽嗎?去他哪裡買糧食。”
總體來說,南方的糧食還是比北方多一些,雖然南邊也不太平,最少長江中下游一帶還算安堵,這一帶只需修養一兩年,就足夠支撐北方的糧食消耗。
英俄爾岱說道:“高傑那邊已經說了,他不賣糧食。”
多爾袞說道:“他不賣,難道沒有人賣嗎?這件事情就交給範永鬥去做。我就不信了,高傑麾下每一個都不愛銀子?”
英俄而岱說道:“奴才明白了。”
多爾袞又說道:“不要怕出銀子,給他們多少都是暫且寄放在他們庫房之中,將來總就有拿回來的一天。”
在遼東的時候,後金但凡有財政問題,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搶南邊。
而今遇見這個問題,多爾袞本能想到的解決辦法,也是搶南邊,不過是因為條件不合適,暫且擱置而已。
多爾袞又問了英俄而岱豪格出征的軍糧問題,即便豪格出征之事,英俄而岱所準備的糧食也不多,而且多處在京師之外補給,儘量不用京師的糧食。
即便如此糧食總數也並不是太夠,幾乎是給豪格一個明確的訊號,那就是因糧於敵吧。
因糧於敵,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殘酷的多了。
多爾袞讓英俄而岱出去之後,對多鐸說道:“江南,大運河,乃是北京的命脈所在,兩處一日不在我手,一日就被人鎖住命脈。所以這一次,老九,你帶本部人馬去探一下高傑實力如何?”
多爾袞已經感受到高傑不好對付。讓豪格進攻四川,也是避重就輕,但依然想讓多鐸去試探一下高傑的底細。
畢竟道聽途說之事,總是算不得數的。只有真正的打上一場,才知道對方的虛實強弱。
“九哥我明白。”多鐸說道。一知道這一件事關重大。這一場大戰,很可能是南征的前哨戰,一想起在襄陽城下的遭遇,多鐸一方面認為大軍千里征戰,已經疲憊了,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夏軍不是軟柿子。
將來南征之事,事關大清能不能在北方站穩腳跟,又不得不他不慎重。
多爾袞見多鐸如此鄭重,說道:“十弟無須如此,我已經準備大興屯田,想來困難也只是一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