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張獻忠之死
吳三省一來,李定國心中大定,二話不說,在箭雨的掩護之下撤了回來。
不過,李定國這邊剛剛撤下來,對面的清軍大隊人馬就到了,鰲拜一聲令下,清軍分為三路,分別由鰲拜,格布庫,準塔三人帶領之下衝了過來,這個時候晨霧散盡。
而西充境內已經是川中平原地帶,雖然多丘陵,但卻也沒有高山遮掩,三路人馬撒開數里,橫推過來。李定國見身側人單力薄,如果接戰恐怕不是對手,唯有先回到營中,憑藉營地死守,再做計較不遲。
一時間喊殺之聲驚天動地。
而此刻鳳凰坡之上,張獻忠傷勢卻不見好轉。
說實話,剛剛那一箭到底是清軍那一個人射的,不要說張獻忠自己不知道,即便是清軍也不知道。但是這一箭似乎中了張獻忠的大動脈,血流不止。即便是軍醫用上縫合的手法,然後將整瓶整瓶的金不換倒在傷口之上,也硬生生的被血水衝開。
如此數次。
張獻忠就好像是一個破了的氣球一樣,只是流出來的是血,而不是氣。
張獻忠萬萬沒有想到,他會是這種死法。他雖然說口口聲聲說自己難得善終,但從來是說說而已,卻不想一語成箴。這還沒有幾日就落得如此下場。此刻李定國也渾身是血,闖了進來,跪在地面之上,大聲說道:“義父。”
張獻忠的四大義子,如果對張獻忠一片純孝之心,或許也只有李定國了,但如果說他們對張獻忠一點父子情分都沒有卻也是假的。他們也都是打老仗的人了。一見張獻忠的傷勢,就知道救不了了。
即便是在後世,這種大出血,只有稍稍耽擱一點時間,也救不了,更不要說,在這個時代了。
張獻忠有氣無力的說道:“我還沒死。”聲音細如遊絲。他也知道他快不行了,強咬著牙說道:“今日這虧我吃定了,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唯獨放不下你們四個人,你們兄弟四個齊心協力,我倒也安心,唯獨我擔心我那孩子,我一直還沒有給他起大名,今日就取名為:‘愚。’今後笨一點也好。”
張獻忠最後的目光之中,褪去了所有的堅強與兇狠,只是下一片慈父託孤之心。
李定國一把握住張獻忠的手說道:“義父放心。我還照顧好弟弟的,有我這個當哥哥的在,就算是粉身碎骨,也會護住愚弟的。”
張獻忠看了一眼孫可望,最後目光留在李定國臉上,說道:“好孩子。”話一說完,似乎用盡了他最後的力氣,眼睛一合,整個人倒在擔架之上,只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了。
李定國咬著牙,不敢大哭出聲,只能悶聲將淚吞進肚子裡,而今卻不是辦喪事的時候,外面還交著戰。
孫可望也愣神了。他一直等張獻忠說出的話,張獻忠卻一直沒有說出來。
孫可望想聽的是什麼?是張獻忠將大位傳給他孫可望。縱然他孫可望不當大西皇帝,但也要噹噹大西軍的統率吧。但是張獻忠即便到了最後也沒有開口。
張獻忠不知道孫可望所想?這四個義子雖然不是張獻忠從小帶大,但是也是在張獻忠身邊長大的,對每一個的品行,他最為了解不過了。孫可望長袖善舞,處理庶務,協調眾將,他都能做的不錯。只是心性未免涼薄了一些。李定國卻是一個忠直的性子,胸中沒有什麼鬼魅伎倆。至於艾能奇,與劉文秀與他兩人相比,不管是能力還是資歷都差了一點。
張獻忠知道他只要在這個說一句話,以孫可望的手段,就能統合整個大西軍。
但是張獻忠現在想的是大西軍的未來嗎?不,是他兒子。
天下的局勢,張獻忠看的分明。而今這一出,不是天下三分的劇本,而是南北朝的大綱。想統一川中,並下雲貴,自立一國,是難之又難。張獻忠都感覺棘手,不是張獻忠看不上孫可望,他不覺得孫可望能做到的。
而且張獻忠覺得孫可望性子上有些淡薄,卻不想其他他才是最淡薄的一個。
他擔心的孫可望掌控大西軍之後,對他兒子不利,畢竟這個時間想要一個小孩子死,有太多太多的辦法了。但是不傳下直接的命令,孫可望憑藉自己的實力與手腕,最後還是能統合大西軍的,但是因為他名分上有些缺乏,故而對這個沒有威脅的幼弟好一些,是最好的彌補辦法了。
再加上李定國的保護。想來孩子能夠平安長大。
至於再遠的事情,張獻忠是想不到了。
或許張獻忠是想多了一點,但是作為一個父親最後的念頭,就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了。
孫可望愣了一會兒,也揣測明白張獻忠的想法了。臉色不動聲色,但是心中卻有幾分惱怒。但是再惱怒卻不敢露出一絲一毫來,而是說道:“二弟,三弟,四弟,現在不是哭的時候。清軍正在猛攻營寨,如果我們再不出去主持,恐怕維持不下去了。”
“二弟,三弟,四弟,你們各領本部人馬抵禦清軍,我坐鎮中軍,代父王指揮全軍,父王的事情,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洩露。知道嗎?”
孫可望乘著這個空檔想要確立自己的權威。
劉文秀與艾能奇自然不敢反對,李定國是性子忠直,卻也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孫可望的打算。但是他本身就沒有想過那個位置,更何況張獻忠就死在他眼前,他想起六七歲的時候,一孩子在饑民之中,幾乎被人給生吃了,也是張獻忠將他收留在軍中。
雖然李定國過的並不多好,十三歲就上陣殺敵,和他一起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死在戰陣之中。
人都知道張獻忠有四大義子,卻不知道張獻忠的義子其實有不少,只是有四人最為知名而已。其餘的人哪裡去了,大抵都死了。
張獻忠或許不是好人,但是卻對得住他們四個人。沒有張獻忠,他們四人怎麼可能在亂世之中執掌兵權,為萬人之上,說不定何處填溝壑了。天下間死的人還少嗎?尤其是孩子。
此刻的李定國一心一意想要報仇。他雖然不知道誰射死了張獻忠,卻知道那一根箭,是正黃旗的。就是外面的清軍之中。
李定國說道:“大哥,我這就去。”隨即李定國在張獻忠屍體之前,扣了好幾個響頭,一時間滿頭是血,也不知道是他剛剛染上的鮮血,還是他磕破了頭,咬牙說道:“義父,你等著,孩兒這就為你報仇。”
隨即起身,重新帶上頭盔,衝出了營寨。劉文秀與艾能奇也紛紛磕頭之後,起身出去了。
孫可望以張獻忠的命令,接管了張獻忠的中軍人馬。想要將張獻忠的中軍併入自己麾下,一旦這事情做成了,他就是大西軍之中勢力最龐大的一支。只是這事情不好強來,孫可望將張獻忠中軍將領一個個叫過來,在張獻忠靈前相見。想要拉攏人心。
而此刻鳳凰坡前,三將的到位,頓時激發起大西軍上下的氣勢。
雖然大西軍主營在鳳凰坡上,但是數萬大軍營地連綿數里。只是張獻忠得到訊息還是有些遲了,這營地也沒有多堅固。甚至只有一道柵欄而已。
清軍此刻也紛紛下馬,列步陣直衝過來,想要衝破大西軍營地。但是大西軍做為義軍的老牌勁旅,卻還是有些本錢的。雙方相持不下,就圍繞著一根柵欄殺的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