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沉寶船
張獻忠無須知道,戰陣之上的情況。他就知道明軍之中,有這樣膽識能力的人,除卻楊展沒有第二個了。
張獻忠命令船隻靠岸,更引起了船隊的混亂。 張獻忠帶著親衛上岸之後,只覺得江面之上亂的不可收拾了。甚至為了爭奪上岸的權力,江面之上也掀起了一陣廝殺。
而且將士們都分在一船一船之上,上岸之後,也不好立即重振旗鼓了。
“也幸好,船隊蔓延數里,火焰一時間蔓延不到這裡,這裡還算安全。”張獻忠一邊竭力收攏士卒。一邊想到。
汪兆齡此刻也向張獻忠請命,說道:“陛下,乘著這個時候火焰沒有燒到,將銀子先搬用下來吧。”
張獻忠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這一戰的損失已經夠大了,能挽回一點,就挽回一點了。
就在這個時候,楊展也發現了新情況。
火焰是一種利器。但是這火焰不分你我。當楊展將大西軍最前面的船隻點燃之後,在南風的作用之下,火焰將數十艘船點燃了,越燒越大,越大越燒,如果有人這個時候從天空之上俯視的話,就能看見一條巨大的火龍與青神江的河道正好吻合。
這一戰,固然給楊展帶來了輝煌的戰果。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是楊展並不能擴大戰果了。
倒是有幾員貪功的小將,衝進燃燒的船隻之間,不過再也沒有音訊了。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這船隊太大了,從船隊頭到尾,有數里之長,想要一把火燒乾淨,也是需要時間的。楊展甚至覺得,在大火後面在,大西軍的船隻大抵都開始撤離了。
這樣的機會,這樣的戰果,楊展自然不想放過了。
一咬牙,傳令各部全部棄船上岸。上了青神江東岸,隨即令各部大張旗鼓,擺開陣勢,雖然只有三萬之眾,卻擺出了十幾萬人的陣勢,無數人搖旗吶喊,殺聲震天,滾滾的向北而去。
見此陣勢,剛剛逃上岸計程車卒,根本沒有一點抵抗的意志,紛紛舉手投降。這也與這些士卒都是川軍,戰鬥意志不強有關。不過這樣一來,更是增長了明軍的氣勢。
一時間,有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
張獻忠見身邊的聚集計程車卒不足萬餘,其餘計程車卒都不在零落到何處去了。知道決計不能戰。但是也不能如此退卻,忽然想起汪兆齡了,立即讓汪兆齡的剛剛從船隻上搶救的銀兩拿來,也並不管有多少了,一古腦灑在江岸之上。
隨即命令船隻能鑿沉的全部鑿沉,所有士卒全部向他這邊靠攏。
不過片刻,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紛紛帶兵而來,聚集在一起結陣緩緩的退卻。
張獻忠打敗仗的經驗相當豐富。他知道這個時候要麼單騎轉身就走,要麼就緩緩結陣撤離,不要讓敵人抓住破綻來。否則就是一場大潰敗,如果是數年之前,張獻忠二話不說帶著親信就走。
但是現在。張獻忠對天下大勢有基本的判斷,他敢肯定,他現在丟下軍隊跑了,恐怕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所以才冒險做出了這樣的決斷。
對楊展來說,他當然想揮師猛攻今日就將張獻忠留在這裡。但是楊展很清楚,他縱然燒了一把火,但是敵眾我寡的局面,還沒有改變,張獻忠身邊已經聚集了一萬多士卒。
這些士卒能在混亂之中迅速的集結,定然是張獻忠的老底子,更不要張獻忠的金錢攻勢了。
這一招從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將領用過了,簡直是俗不可耐。但是俗歸俗,卻也是相當有用的。楊展練兵數年,也沒有將軍紀練到見如此多的銀子不撿的地步。
不要說楊展所部了,即便是夏軍之中,清軍之中,能面對數十萬兩銀子灑在地面之上,而不去撿的,也不過數支精銳而已。
楊展長嘆一聲,也就不強求各部追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