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搶過來的人才能不能為自己誠心效力,單單是為了維護大夏朝廷在海外的名聲,他都不會這樣做的。他說道:“那麼先生,你介意你麾下的工匠為大夏效力嗎?”
小萬奴也知道張軒的身份,拒接了一次,就不敢再拒接了,說道:“只要他們願意,我自然沒有意見。”
小萬奴心中暗道:“真正鑄造技術都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他們決計不會去大夏的。”小萬奴心中的自己人,都是炮廠之中的洋人工匠,至於漢人工匠雖然也一些本事,但並不被小萬奴看在眼裡。
張軒一指鐵炮作坊之中,一個領頭的工匠說道:“就他了。”
小萬奴微微皺眉,但也僅僅是皺眉而已,說道:“既然公爵大人開了口,我豈能不答應之理。”他隨即將這個人叫過來,這個人姓黃,名三。也沒有大名,僅僅有一個排行而已。
大明很多底層百姓都是這樣的。
黃三聽說張軒是公爵大人,徵南大將軍,嚇得立即跪倒在地上,不敢抬頭說道:“小人拜見大將軍。”
張軒看他這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也沒有與他多說話,僅僅讓他將一家人都聚齊了,等會兒走的時候一起走便是了。
張軒從炮廠轉了一圈,然後順路在船廠轉了一圈。比起火炮作坊之中的一些流程,因為張軒親自參與過鑄炮。很多事情還是能看明白一點的,但是造船廠,張軒看上去更是迷迷糊糊的。
也就不細說了。
最後又召見澳門之中有頭有臉的海商等等。囑咐他們,下月月初,澳門海關正式執行。只要遵守大夏法律,就一視同仁等等。
其實大夏現在法律全部沿用明朝的。作為一個新建王朝,根本沒有時間修訂律法。
做過這一切之後,張軒必須離開澳門了。
他離開廣州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有一些事情必須讓張軒處理。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廣東的會試了。
新皇登基按例要開恩科的。雖然剛剛打下南京的時候,那時候的曹營開過一次恩科。但是那個時候羅汝才還沒有登基稱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次科舉才大夏第一次科舉。
各種事務很多,都需要張軒定奪。
雖然說前明降官之中,有人主持過一省會試。但是沒有人敢繞過張軒主持做這一件事情。眼看時間臨近了。他們不得不一封封書信催促張軒。張軒也只能將澳門的事情安置了一下。隨即乘船在水師的護送之下,回到廣州城之中。
回到廣州城之中,張軒面對第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是沒有外地的考生來廣州。
“怎麼回事?”張軒皺眉問傅上瑞說道:“難道各縣沒有通知到位嗎?”
傅上瑞說道:“大將軍,這一件事情下官親自督促,決計沒有一個縣漏掉的。各縣都張榜宣告了。”
“那為什麼?”張軒說道。
傅上瑞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張軒說道:“有話快說?”
傅上瑞說道:“廣東民間風氣向來是崇尚忠義,並推崇宋末三傑。我聽到一些傳言,有人鼓勵生員不做二臣。”
張軒冷哼一聲,說道:“好手段,可是瞿式耜的手筆?”
也難怪張軒立即往這方面想了,大夏佔據廣東這還不足一年。這一點時間哪裡能培養出自己的人才,這些有能力參加考試的生員大部分都有明朝的功名。
鼓勵他們不足二臣,在十幾年間,恐怕張軒夾帶裡面沒有一個廣東人可用了。
所以張軒第一個感覺是陰謀?
傅上瑞不敢說,但也不敢不說,他小心翼翼的說道:“大將軍,瞿式耜固然是能臣,但是他此刻也沒有心力管廣東的事情。下官以為這並不是瞿式耜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