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澳門
從無數資料之中,張軒細細理順澳門的來龍去脈。
後世似乎都將澳門與香港並稱,但是實際上澳門與香港有很多的不同。最少在張軒現在看來,澳門決計不能簡簡單單用一個殖民地來形容,這樣決計是不正確的。
最少在張軒手中的資料來看。
就是張軒攻陷廣州之後,澳門名義上的治權還在大明朝廷之中。甚至大明在澳門附近最少駐守的兩千士卒。
當然了,明末各地駐兵的實力,到底是怎麼回事,有沒有戰力。但是這種名義上的存在,還是有的。
最讓張軒注意的是,大明朝廷從澳門的徵收的賦稅。
嘉靖十四年,前山都指揮使黃慶收拾賄賂,將市舶司設在澳門。並定稅額兩萬兩。而且澳門還要向香山縣交地租每年五百兩,僅僅是明面上的收入就有兩萬五百兩了。
其中私下與廣州達官貴人的牽連,就讓張軒忍不住浮想聯翩了。
而且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統治機構,也就是澳門市政議會。每三年選舉一次。而澳門市政議會長官,卻是帶著大明授予的夷目官職來管理澳門的。
而夷目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張軒翻來翻去,也沒有找到詳細的註解。只能望文生義。大抵是夷人頭目,恐怕連胥吏也算不上。只是一個頭銜而已,澳門在天啟年間大概有兩萬人上下。
而到如今大有四五萬人左右。
也就是說,不要看澳門自己稱自己是市。他這個“市”只是野市,草市,集市的“市”而並不是我們後世理解的行政單位。在政治地位之上,澳門或許有一點點特殊,但本質上與佛山鎮這樣的大鎮沒有太大的區別。
真正讓澳門變成殖民地還是到了鴉片戰爭前後了。
張軒在這些資料之後,居然還發現一封書信,就是澳門新任夷目索薩寫來的。張軒看來這一封書信或許並不是葡萄牙人所寫,而是不知道那一個落魄文人代筆。
在這一封書信之中,張軒看不出有一點點的異國的味道。通篇都是文言。大意就是希望澳門能保持現狀,並解除崇禎十三年的禁令。
張軒對於崇禎十三年的禁令一時間也摸不著頭腦。找了半日,才找到一紙文書,是廣東方面上奏崇禎,不許澳門夷人來廣州貿易。至於前因後果,卻沒有細說。
不過張軒聯想起冼子靖之前所說的,心中暗道:“看來執行的並不是太好
。”最少佛山與澳門之間的貿易,不管是合法還是不合法的都在去年都還沒有完全斷絕。
但是夏軍的軍紀,執行能力什麼的,要比大明強上許多了。張軒佔據廣州之後,對明朝很多政策都是有一體繼承的。澳門自然感覺走私什麼的一下子做不下去了。
不管是為了澳門在大夏時期繼續存在下去,還是單單是為了發財。他們都覺得有必要與張軒溝通一下。
張軒對澳門方面的困難樂見其成,說道:“傳令下去。三日之後,我要去澳門巡視。令水師護送。”
“是。”鄭廉說道。
這命令傳了出去,最先震動的就是澳門。
澳門聖母聖誕主教座堂。簡稱主教座堂。
這一座教堂還有一段故事。
這是葡萄牙人佔據了澳門之後,修建的第一個大型建築,它不僅僅是一座教堂,還是一座堡壘,一旦事情緊急的情況之下,葡萄牙人都回退到教堂之中,做最後的抵抗。就如同日本的天守閣一樣。
石頭建築,外牆非常堅固。也促動了明朝的地方官的神經。為了這個教堂明朝與澳門方面數次交涉。但是澳門方面態度堅決。明朝地方官又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