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崔攀龍
張軒聽見到這個口音,心中忍不住發酸。不由想起了臨潁之屠。本來不大臨潁縣,幾乎已經了無人煙了。張軒其實一直讓自己刻意忽略這一點。每每想起都有幾分不能自制的仇恨。
“臨潁的事情知道了嗎?”張軒努力不讓自己的聲音出現顫抖。
崔攀龍說道:“下官在京的時候,已經知道了。”
其實就崔攀龍來說,他在鄭氏掌控福建之後,隱居深山,本不欲做二臣,但是聽聞臨潁的噩耗之後,簡直如同晴天霹靂,不能自己,立誓報仇。這才投奔南京為官。
張軒說道:“我對不起家鄉父老。”
“兵危戰急,也怨不得大將軍。”崔攀龍說道:“只求大將軍不要忘記父老之仇。”
張軒說道:“軒不敢忘。”
“卻不知道大將軍準備如何報仇?”崔攀龍說道。
一時間好像是主客易位。張軒本想考教一下崔攀龍,卻不想被崔攀龍考教。張軒說道:“東虜立遼東,已過三代,根基穩固,數十年之徵戰,有一大批精兵強將。秉初生之銳氣,更得蒙古精騎,此不可強與之爭鋒。 不過,東虜也有致命的缺點,自唐宋以來國家仰仗東南,以成定局。九邊苦寒,河南兩淮,我有之,只需決戰邊角,先下四川,平定殘明。再海路攻朝鮮。日日與之戰,以疲東虜,數年之後,東虜疲憊,再兵出數路,橫掃中原。直掏燕雲。”
“是時,則滅此朝食。”
崔攀龍說道:“此乃以本傷人之策。”
“對。”張軒說道:“就是以本傷人。”
經過西征之敗後,張軒對自己的所有戰略思想進行了全面的反思。在整體戰略之上,不在希冀於僥倖,甚至也沒有想過一戰滅清廷。因為古往今來,很少有大國能一戰覆滅的。
即便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還苟延殘喘好長時間的。
張軒即便再不喜歡清廷,也不得不承認,清廷已經是一個大國了。覆滅一個大國,寄希望於一兩次決戰的勝利,實在太過冒險了。
所以張軒最後想到了在這個以本傷人的戰略。南方兩軍對峙,走海路在遼東另外開闢戰場。即便遼東大敗,也不至於牽連到後方。而且能動手的不僅僅是朝鮮遼東,還有山東等地。
從海路北伐佔據主動權。而且以南方的人力物力又遠超過北方,縱然打成一比一的消耗戰,時間長了支撐不住的,依舊是清廷。到時候就是全面拜訪的時候了。
從某種程度上,這幾乎是清攻明的翻版,要先剪除枝葉,再斷其主幹。
崔攀龍猛地下拜說道:“我崔家數百口的大仇,就託付給大將軍了。”
張軒將崔攀龍扶起來說道:“崔大人何止於此?”
崔攀龍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給張軒,張軒接過一看,卻是張質的書信,裡面沒有說多少,只是說和崔攀龍是他師弟,為官清廉,是可以重用的人才,他特地將他調配到廣州去,讓張軒善待之。
張軒收起書信說道:“崔兄有大兄的書信何不早言之?”
崔攀龍說道:“不如此,如何一睹大將軍風采。”
張軒見了這封書信,就知道崔攀龍定然是可以相信的,說道:“如今正有一事,需要崔兄相助。”
崔攀龍說道:“大將軍儘管吩咐。”
張軒說道:“廣州新建制造局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
崔攀龍說道:“已經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