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張軒之病
原因無他,明清之際,皇權不下鄉,皇帝的權力看似至高無上,但是實際在地方之上,卻有賴於地方士紳的維持。正是有他們出則為官,退則為紳的特點,維護地方對皇帝的向心力。
夏軍方定廣東,拉攏這些士紳都來不及。又怎麼會這樣濫殺無辜。
來回剿匪,不過是震懾一方,耀武揚威之餘,也讓這些士紳知些好歹。不要與大夏做對。
這些內情,卻不是尋常人可以告訴李少可的。
不過,等李少可快到廣州城的時候,江面之上,就熱鬧起來。
中國老百姓恢復能力非常之強,張軒所部軍紀不錯,即便是鄭氏水師偶爾有犯混的事情,也有人會通秉鄭成功。而鄭成功從來不手下留情,連殺十幾個人,剩下計程車卒全部老老實實的。不敢有一點出格的。
再加上鄭成功上次得的賞銀全部分給了士卒。下面的人手中有了錢,這些前海盜的習性。自然是存不住錢的,再加上廣州這麼大的地方,少不了做皮肉生意的人。
再加上之前兵荒馬亂的影響了正常的商業活動,在局面安定下來之後,都有恢復。也許還有年關將近的原因。故而當李少可進入廣州城的時候,見到的是一副熙熙攘攘的場景。
整個廣州水門,船與船之間連在一起,一連排到裡許之外。即便是他們的船隻有欽差的大旗,一時半會兒,也讓不開道路。
足足等了大半個時辰,船隻才靠了岸,立即有廣東巡撫與廣州知府來迎接一行人。將他們先行安置到驛站休息。李少可想私下拜會張軒,卻被婉拒。李少可打聽之後,才知道,張軒纏綿病榻好一陣子,每日只在上午處理一點公務,其他時間都在靜養之中。李少可想要見張軒,須等到明日了。
李少可也沒有辦法,只能暗暗祈禱明日一切順利。
至於宣讀聖旨之事,更是需要準備幾日,挑選黃道吉日。召集各路大員,雖然聖旨之中的一些訊息,早就透漏出去了,但是宣讀聖旨的儀式,還是要辦的隆重一點。
鎮海樓。
張軒似乎比較喜歡鎮海樓。
不知道是喜歡鎮海樓能俯視半個廣州城的地勢,還是覺得鎮海樓畢竟帶著軍事目的的建築,在鎮海樓之上,比較有安全感。
總之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鎮海樓就是張軒的住處了。
其實在李少可來到廣州之前,卻不是李少可,而是李正方。
李正方已經是大夏的太醫令。在羅玉龍得知張軒生病之後。就立即派了李正方過來,李正方在大夏醫術或許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卻最得夏軍上層信任的醫生。
這種信任甚至比醫術更重要。
張軒躺在床上,時不時咳嗽一聲。李正方一隻手切著脈,一隻手在下頜微微捻鬚。似乎在細細品味著什麼。
張軒有些忍不住了,說道:“李神醫,我的病好的差不多了。無須日日靜養了吧。”
說實在的,雖然他將很多事情都分配下去了。但是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張軒來拍板的。在李正方的強制之下,張軒每日能接見下屬的時間少之又少。對很多事情的瞭解,也不過是浮光掠影的一看而已。
但是張軒知道,廣東新定,很多事情都是千頭萬緒的。很多事情沒有跟進,他其實很不放心的。
“大將軍。”李正方與張軒認識也好幾年了,瞭解張軒脾氣,說話也不客氣,說道:“您的病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思慮過多,太過傷神。另一個就是西征之時身體虧空太過。”
“我這一段時間行針用藥,將大將軍的身子補的差不多了。只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還望大將軍今後,飲食有節,起居有度,過個半年,就能盡復舊觀了。”
“既然剩下的全靠養了。”張軒笑道:“我也就沒有什麼打緊了。總不能讓我將公務放下半年,那是決計不可能的。”
李正方眼睛之中帶著一絲擔憂,說道:“大將軍,你長白頭髮了。”
張軒聽了李正方的話,微微一愣。
說實話的,張軒好長時間沒有關心自己的容顏如何了。即便是在病中,一有空閒還是想得如何治理廣東。反正這些事情,有小丫負責。此刻聽李正方一說,就命小丫遞過過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