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當機立斷,下令攻城。
張軒一聲令下,所有騎兵紛紛下馬。就好像他們本來,就準備這樣攻城一樣。
一架架長梯搭在城牆之上,長梯並不多,不過十架上下。
張軒準備來桂林並非一點準備,就沒有,這些長梯就是準備之一,這些長梯根本被拆成零件攜帶,都是之前拼湊好的。只需兩三匹馬就能馱著。不過這樣的準備並不多。
畢竟張軒知道,他攻下桂林城最大的助力還是速度。
不過,這十架長梯也派上大用場了。
只能說郝搖旗打的太猛了。
將張軒嚇了一跳,也將明軍嚇了一跳。
如果不是張同敞當機立斷,帶著本部人馬堵住城門,此刻雙方還在短兵相接,不分勝負。桂林城的城防體系,就崩潰了。
但是桂林城防體系沒有崩潰,但白貴卻快要崩潰了。他萬萬沒有想到,郝搖旗打的這麼猛,一心放在如何派人支援張同敞,將城門給堵上,卻不想夏軍又攻城了。
一時間他根本沒有反應過來。
他只見夏軍萬馬奔騰而來,根本沒有見什麼梯子,根本不知道十架長梯是從什麼地方變出來的。
還不等他發現,夏軍就已經登城了。
登城的人不是別人,而是馬三寶。
郝搖旗的崛起,感覺壓力最大的就是馬三寶。
馬三寶知道自己也是以勇力見長,而留在張軒身邊的,但是他與郝搖旗比起來,他也自嘆不如。馬三寶畢竟年輕,比不得郝搖旗正值盛年,不管是體力,經驗,還是智慧,都是頂尖的。
馬三寶固然有成為天下名將的資質,但卻不是現在,而是在數年之後。
還有磨礪數年,才有那一分鋒芒。
正因為馬三寶知道自己不如郝搖旗,才拼命搶功。這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馬三寶幾乎是長梯還沒有拼好的同時,就從馬上扯住一個長竹竿,使勁一撐,雙腳在城牆之上,連踏幾步,翻身上了城牆。
一般來說,中國城牆都是有孤獨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想在城頭之上能照顧到城牆腳下,如果沒有弧度話。城下很容易形成死角。但這個坡度也不大。也就是馬三寶抓住了。
但是即便是這樣,馬三寶咬著長刀。
在馬三寶跳到城牆之上的時候,明軍士卒一個個都目瞪口呆,幾乎不敢相信。馬三寶長刀一揮,頓時圈住一片空地,一架長梯就在馬三寶身後搭上了城牆,隨即一個個士卒衝上了城牆。
前後搭配,張軒根本沒有多做干預。根本就是自發形成的。
張軒心中不由一嘆。暗道:“有這樣的軍隊,攻何敵,又能攻不下啊?”
當初曹營過江之前,騎兵也不過數萬而已,這數萬士卒發展成數十萬大軍,為了保證大軍隊羅家的忠臣,當初的精銳老卒不知道稀釋了多少,可以這樣說,過江之前,哪怕是一個普通士卒,這幾年即便只要沒有死。也能混一個百戶噹噹。
故而哪怕是曹營精騎的戰鬥力也是有一點下滑的。
唯獨羅岱部。還有羅汝才手中數支軍隊保持了當初的戰鬥力。作為夏軍嫡系的嫡系,可以說舉國供應。比起張軒對麾下舊部的愛護絲毫不少。
本來就是天下精銳,在往裡面使勁砸錢之後,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不得不讓張軒側目。
如果是大軍對陣,汝寧軍決計不懼他們。
但是這種混戰廝殺,羅岱所部,還真有捨我其誰的霸氣。
雙方廝殺正烈,不過誰都看的出來,明軍正在一點點落入下風之中,特別是在城牆之上,在馬三寶的指揮之下,很快佔據了一大部分城牆。寧遠門城樓,以及寧遠門的那顆大榕樹,已經落到了大夏的手中。
城門陷落之後,按照常理來說,桂林城可以說破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