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張某人決計不會虧待諸位兄弟的。鄭廉。”
鄭廉說道:“在。”
張軒說道:“說說諸位兄弟的待遇。”
鄭廉這才上前開啟一卷文書,說道:“每年關餉十八兩,衣服,兵器,伙食,軍中準備,無須兄弟們掏錢。各級將官層層遞升,如果得一個爵位,還可以得一分爵金。或能世襲,或不能世襲,按爵位而定,如果諸位兄弟不想打仗了,想解甲歸田,士卒可以就地授田安置,軍官可以轉為地方官員。”
鄭廉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張軒並沒有給高一功軍中開什麼後門,給他們的待遇都是給夏軍的待遇。
不過,夏軍的待遇是一個樣子,能不能完全落實,卻是另一個問題了。
畢竟夏軍現在的財力緊張,連累了軍事上的改造。很多駐守軍隊的待遇要比鄭廉說的這些打了折扣。
高一功下面計程車卒聽了,不少人面露歡喜之色。
這對普通士卒來說,已經是夠友好了。
就比方一點,張軒的軍規之中,士卒的衣服兵器,都是軍中供給。很多人覺得這很正常,其實在這個時代並不是多正常的。最少伙食費在民國年間,還要在軍餉之中扣除的。
所以一般來說,一年十八兩軍餉,真正能落到士卒手中的,也不過十一二兩上下。
士卒打死打生,就靠著十一二兩銀子,養家餬口的。
僅僅這一項,張軒就可謂是為士卒變相加薪了,更不要說退役授田了,軍官可以轉為地方官了,等等措施,更是讓很多中低階軍官心動不已。
很多年紀大一些的軍官,當場就動了心思。似乎在考慮張軒的說法行得通,行不通。
細密的議論之聲,嗡嗡的響起來了。一時間壓過了鄭廉的聲音。
張軒見狀,心中暗暗點頭。
這就是張軒所想的戰勝於朝廷,只能完善一套軍制,讓士卒將領們沒有後顧之憂,他們所發揮出的戰鬥力,就非比尋常。或許張軒制定的規矩,還沒有在整個大夏推行。
但是在張軒麾下推行,卻沒有一點問題。
這也許是張軒麾下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
不過說的再多,而今也不過是空頭支票而已。
鄭廉請示張軒之後,立即說道:“今日大將軍來勞軍,決定大賞三軍,每一個士卒賞銀一兩,軍官因地位資歷,各有賞賜,各部上前領賞。”
鄭廉此言一出,所有人都變得激動起來了。
如果說現在天下各支軍隊之中,最窮的軍隊,估計高一功部就在其中了,清軍坐擁六千餘萬兩白銀,再加上北方的賦稅。是相當大的筆錢,夏軍有江南支撐,雖然緊張,但是用度卻少不了的。
張獻忠盤踞川中,雖然現在有幾分潰勢,但是家底還是有幾分的。
但是高一功千里轉戰之下。數次輕裝,不要說高一功沒有多少銀子,就算是有,也將銀子連箱子一古腦的扔進山林之中。來到湖廣之後,又處處受制於人。
本來攢下來的一點點家底也都消耗殆盡了。
下面計程車卒,不知道多長時間都沒有見過銀子,一聽說發銀子,一時間都激動起來,無數人向閱兵臺前衝了過去。也是高一功努力壓制之下,才勉強的了維持住局面。
高一功擦著額頭上汗珠,暗道:“果然是人心思定,大勢如此不可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