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 (1 / 2)

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張軒站在這裡,忍不住的吟出兩句舊句。

這裡是不是橘子洲,張軒並不清楚。但是的確是湘江之中的沙洲。

張軒百艘船隻在湘江之中沙洲停靠,不過湘江之中的沙洲就沒有如城陵磯那麼好的停靠條件了,不得不加緊趕工,硬生生的在這裡修建出來一座碼頭來。張軒也派士卒搶佔湘江西岸,大軍有張軒本部人馬,再加上各路降軍,水陸聯營有是十萬之眾。

張軒繞過岳陽長驅直入,先破湘陰,再臨長沙,固然是在戰略決策上冒了風險。但是張軒本身依然是穩重的性子,故而在探明長沙的情況之後,就決定,先佔據湘江西岸,以及湘江之中的沙洲。

使得水陸大軍連為一氣。

然後在緩圖長沙城。

之所以如此,卻是好幾個方面的。

首先,長沙城的確是一座堅城。

長沙得名於星辰,按古代分野之論,長沙所在之地,上應長沙星,故而得名,從秦漢以來,就是南國重鎮,上古時,賴之鎮壓五嶺,凡用兵於五嶺,皆借重於長沙。

而隨著湖廣在中國經濟之中地位越來越重,以至於湖廣熟天下足,湖南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不管是明清相爭,三藩之亂,太平天國,北伐戰爭,乃至於抗日戰爭也有三次長沙會戰,凡是有志於天下者,無不在此地著力。

而長沙城自古到今,都是戰略要地,長沙城的城防,張軒用腳趾頭想,就知道很完善。

長沙城的規格是由宋代李綱奠定的。金兵南下之際,焚燒了長沙城,李綱到任後,重修修建長沙城,雖然後世屢有修建,但是都沒有超出李綱奠定下的基礎。

城牆長達十四里。有十三座城門,全部是夯土包磚結構。

湘江在其西,瀏陽河在其東北而過,匯入湘江之中,也就是說,真正地勢開闊,能放下人馬的地方,反而是東南方向。而東南方向又是整個長沙的制高點,天心閣。

長沙城牆大體是方形的,而東南拐角之處。就是天心閣所在。後世長沙城牆,全部被拆除,也唯有天心閣遺留下來了。做為長沙城牆的遺址。

不過長沙城並非一點缺陷都沒有的。

至少張獻忠在這個城市之中還是留下不少痕跡。張獻忠撤出長沙的時候,對長沙城垣進行了破壞,其中吉王府也遭到了破壞,否則隆武帝就應該住在吉王府之中。

雖然隆武進行了修整。看上去相差不大。

但是夯土卻有一個性質,那就是時間越長的夯土就越結實。新填補的城牆,與二百年的城牆,堅硬程度是不一樣的。張軒已經派人去探聽到底是那幾段城牆,被張獻忠毀壞了。

這些地方,就是他主攻的方向。

其次,隆武也不能說庸主。張軒攻下湘陰之後,隆武就全面接管了長沙城軍務,這還是他第一次完完整整的掌控了長沙城。

長沙城數萬士卒,幾十萬百姓都為他所用。

即便張軒不去仔細打聽,也能聽到關於隆武的好多訊息。

比如說,隆武在長沙校閱士卒,大賞將士,比如隆武巡城。如是等等。

隆武在軍事上或許沒有其他才能,只有勇氣而已。

不過,有時候,有勇氣就已經不錯了。夫戰勇氣也。一般來說,只有不能打的將領,很少有不能打計程車卒,很多時候大敗,都是將領臨陣脫逃而敗的,只有少數是將領被斬殺之後,才全軍潰逃的。

而且隆武的身份與尋常將領不同。

隆武擺出一副與長沙城共存亡的樣子,舉城士卒,無不大舉震動。畢竟大明近三百年的天下,可謂深入人心。縱然殘破到如此地步,在士紳都開始有觀望之心,但是在很多士卒百姓眼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