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二十六章 響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六章 響應 (1 / 2)

第二十六章 響應

張軒隨即安排一些各部人馬,與姚啟聖一起分配各部乘船的先後順序。隨即姚啟聖就開始忙碌起來。按張軒的安排,曹宗瑜所部留守。許都部,王進才部,鄧和部,再加上剛剛投奔過來的馬光玉部,再加上張軒直屬人馬。大抵有五萬人。

這樣大規模轉運,必須事先準備。

否則事到臨頭根本完成不了。

姚啟聖為了這一件事情,開始東奔西跑起來,幾乎將長江沿岸的所有的民船都就地徵召,有讓長江兩岸為之一空的感覺。

不過,胡澹卻有一個擔心,他私下找張軒說道:“陛下令王龍將軍鎮守武昌,未必沒有牽制大將軍的意思,而今大將軍向武昌求援,恐怕王龍將軍不會立即發兵。必秉明南京而後行之,這一點還請大將軍深思之。”

張軒聽了微微一笑,說道:“你就放心吧,大夏不是大明。”

張軒承認胡澹所言有道理。

張軒也不是傻子,如何看不出來。羅玉龍將王龍放在武昌的心思。但是他卻是以明朝的思維來揣測夏朝。

新生王朝即便在制度上與明朝有承襲關係,但是新生王朝並沒有那麼多的負擔。也沒有那麼過的鬼蜮心思。張軒相信,王龍或許根本沒有來得及想這些。

書信順流而下,一日就到了武昌。

正如張軒所料,王龍結過書信簡直大喜過望。

人與人的想法根本不一樣,對王龍來說。 他看到了機會。

雖然王龍驟然統領大軍,從入主江南之前,並不過統領萬餘人馬,到現在湖北數府,最少有四五萬將士在王龍麾下,讓他有幾分戰戰兢兢之感。但是他骨子裡面還是將自己當將軍。

很多都暗地說他因為裙帶關係上位,故此王龍一直想證明自己。

羅玉龍雖然對王龍照顧有加。讓王龍可以不上戰場就能分一份功勞,但是這卻並不是王龍所要的。故此王龍見張軒求援,幾乎大喜過望,一邊給羅玉龍報信,一邊點齊人馬,就要南下。

立即被張秉貞攔下來了。

張秉貞是湖廣巡撫。雖然他這個巡撫只能算是西京留守的副手而已。張秉貞以浙江巡撫的頭銜投降羅玉龍,羅玉龍仍以浙江巡撫留任,也算大夏第一個封疆大吏。王龍跟著羅玉龍下杭州,固然有死節之臣,如黃道周等人,但也有投降的人。

而降臣之中,被重用的人,就是張秉

貞了。

羅玉龍以各位將軍文事不修,故而將很多文官送到各地,作為主將的副手或者幕僚,承擔地方政務。也算得上是分權手段。不過,羅玉龍對王龍卻算得上照顧。

王龍坐鎮杭州的時候,張秉貞就在王龍手下做事。可以說張秉貞是王龍的私人。王龍轉鎮武昌,羅玉龍唯恐王龍壓不住陣腳,將王龍得用的人手都調過來了,其中代表的就是張秉貞。

張秉貞乃是桐城張氏。對,就是張廷玉那個桐城張氏。

不過,這個時代,張廷玉他爹還沒有出頭。張秉貞還不知道他張家後人能做到如此地步。而且他們也沒有機會為東虜效力了。其實當時計程車大夫未必真的喜歡東虜。

比如桐城張氏雖然後來在清廷身居高位,但並不是兩者之間就沒有仇恨的。

張秉貞的族兄,張廷玉父親張英的嫡親伯父,張秉文就是在崇禎十一年鎮守濟南,抵抗多爾袞。城破撥劍巷戰。至死方休。而張秉文三個兒子都一生不仕清。清廷一直到了康熙平三藩之後,才算是收拾中原人心。

這也是不得已,畢竟人活著總要吃飯的,忠義兩字固然重要的,但是活著也很重要。

不過此刻,卻不一樣了。張秉貞身居湖廣巡撫,張秉文的三個兒子都來投奔。不為別的,用他們的話說,父親既然已經做了忠臣,他們要做孝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