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
或許由於這個時候的火炮準頭與射程問題,遠遠的開炮,很多時候都是打水漂而已。
不過,這並不是沒有效果的。
最大的效果就是明軍的船隊有些慌張了。
縱然大家都知道,對面的火炮很大可能是打不准他們。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炮火之下保持冷靜。
在水上所謂同舟共濟,換一句話,指揮體系也被船隻分割開來。黃朝宣本就不是水軍將領。
猛地調到水軍裡面。有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他總就並不是合格的水軍將領,很多時候都是靠自己一幫兄弟猛打猛衝。所以黃朝宣對下面的控制力其實並不是很足的。
在混戰的時候,幾乎是各自為戰。這種缺陷並不是太顯眼。但是現在卻顯露無疑。
在火炮轟擊之下,有勇敢者衝了過去,但也有怯弱者稍稍後退,黃朝宣的船隊一下子錯落開來了。
黃朝宣還是有影響力,最少沒有人敢退。
周輔臣見狀,只是冷笑一聲,一聲令下,整個船隊分散成十幾隊,衝了過去。
周輔臣從當年接管汝寧船隊到現在,在水軍之中也廝混過好幾年了。
一步步走過來,可以說大夏水師的建軍思想,一部分是張軒的,一部分是參考大明水師,一部分是參考了鄭氏水師。
但是一步步將水師落實下來,卻是周輔臣。
周輔臣指揮水師,並沒有打過什麼大仗。擊破沈廷揚與黃蜚。不過這兩戰都是鄭家水師主導的。
其餘的戰事,打的都是輔助而已。根本沒有承擔主力作戰的任務。
而這一次,是周輔臣第一次挑大粱。
周輔臣心中還有一分忐忑不安。
不管兩員將領是怎麼想的,在彼此急速接近的同時,炮聲也越發密集起來。
雙方距離進入三百步之內,夏軍的火炮的準確率大幅度上升,從之前的僅僅是打水漂。到現在十中一二,距離越近,火炮的命中率也就越好。
而此刻明軍也開始還擊。
但是明軍的火炮數量與大夏的火炮根本無法相比,他們反擊的炮火,聽起來不過是垂死掙扎而已。
三百步距離,火炮雖然已經開始起做用了。
但是能起作用的,不過幾門大炮而已。
這些大炮炮彈很重,在火藥動力的推動之下,很容易在明軍的船上開出天窗。
民間船隻是講究價效比的,他們再造出來的時候,可沒有想過有今天這個
用途,故而面對大炮的轟擊,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
就開始咕咕的進水。
一進水,船速就立即慢了起來。
不過,木船修起來也很方便,已經有人用錘子鐵釘木板開始叮叮噹噹的釘了起來。
木頭船修起來是比較容易的,再加上木頭本來就有浮力。有沒有爆破彈,實心彈想要將一艘木船給擊沉,還欠一些火候。
一會功夫,衝在最前面的船隻都換了一輪。原本衝在最前面的木船,因為中彈漏水的原因,都降低了速度,而後面的船隻越過前面的船隻衝到最前面去。
不一會兒,雙方進入相距百步。
這個距離已經很近了。
明軍船隻上面的一些遠端武器也可以用了。
比如一些小炮,還有弓弩之類的東西,兩面的船隻就是兩座急速接近的城樓,雙方弓弩炮矢相互攻擊。
不過,比起夏軍在火器之上的優勢。明軍的反擊根本算不了什麼。
一瞬間夏軍的火力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