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
荊州城。
天氣進入夏季之後,降雨逐漸增多。長江大部分地方都陷入大雨之中。
大雨如注,天地之間連成一線。噼裡啪啦的聲音不絕於耳。讓張軒有一種心亂如麻的感覺。
他心亂,並非為這雨聲,而是為了自己。
他又一次判斷失誤了。
他收拾夷陵亂局的時候,就查到了夷陵連一夜都沒有支撐住的原因,自然也知道了隱藏在高一功軍中的文安之。
張軒自然推斷,高一功南下是與南明小朝廷是有事先聯絡的。
但是萬萬沒有正不想雙方接觸之後,並沒有合流,反而交戰了。
由於高一功所部前期進展的太過順利,順利到夏軍的很多斥候都沒有意思到在交戰,僅僅可以算是武裝衝突而已。只是在常德城發生了大規模對峙,才確定這一點。
但是機會已經失去了。
夷陵城沒有堵上,而追擊有遲緩。錯失良機。
張軒在雨聲之中深刻的反省自己。
用兵持重,是張軒的優點。
但是換一個說法,反應遲鈍。
很多時候,戰機稍縱即逝。根本沒有太多猶豫思考的空間。
之前張軒戰戰兢兢,容不得一場失敗,很簡單,就是曹營的基業淺薄,任何一場關鍵戰事的失敗,都能讓大夏土崩瓦解。
而今雖然羅汝才病逝,大夏凝聚力下降。但是從襄陽之戰後,大夏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擁有大半個長江流域的大夏,根基已成。
有失敗的本錢了,一場大敗之後,還有再來此的可能了。
張軒細細想了一會兒,暗道:“或許,我可以冒一點險。”
“國公。”鄭廉說道:“胡先生求見。”
張軒從沉思之中驚醒道:“快請。”
張軒的幕僚班子,已經即便成型,機密要事由鄭廉來做。鄭廉跟隨張軒時間最長,兩人的關係,如兄如師,所以張軒對鄭廉很是放心。
至於戰場上的謀略,多為胡澹。
胡澹的叔父胡以寧雖然是諸生出身,但畢竟是一員將領,胡澹雖然是讀書人,但是對兵事上見識不淺,當然行軍打仗,或許欠了一些火候,但是參贊軍務,卻是再合格不過了。
而官場之上很多事情,就是姚啟聖了。
姚啟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是浙江人,紹興師爺天下聞名,姚啟聖雖然不是紹興人,但是為官之道上,耳濡目染。卻很是明白。
姚啟聖本人,更有一種不拘泥規則的任俠之氣。明白官場的條條框框,但從不拘泥。張軒要的目標,他甚至用非常辦法達到。
這三個人就是張軒的幕僚核心。
不過,張軒幕僚之中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在朝氣勃勃的同時,在很多地方,難免有些欠缺。張軒一直想找一個精通官場事務,又精通兵事。有實際經驗,最好還有一些名望的老成人來幫助他。
但是他想來想去,就找不到這樣的人。畢竟張軒的要求這樣的人,不管在清朝,夏朝,還是明朝都不好找。
高鬥樞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但是張軒能將人拉過來當幕僚嗎?
只能自己培養了。
胡澹走路帶風,一進來就說道:“國公情況有些不對。”
“怎麼了?”張軒說道:“可是長沙有訊息?”
胡澹說道:“大人慧眼,最近長沙多有議論北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