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
清軍在江南撤下來的大軍,也分別在各地安置,在黃河邊上,分別安置在陝西,山西,山東,北直隸一帶,回到京師只有滿清八旗,乃至漢軍旗。
紫禁城之中。
多爾袞騎馬踏入金水河。身邊有幾個人跟隨著。
紫禁城騎馬在明朝是不被允許的,而是滿清入主之後,才能賦予王公大臣的特權。
多爾袞來到乾清宮偏殿之前,問一側的太監,說道:“諸王都來了嗎?”
小太監不敢抬頭,躬身行禮說道:“諸王都到了。就等攝政王了。”
多爾袞翻身下馬,大步走了進去,立即有太監高喊到:“皇叔父攝政王到。”
果然,諸王已經到了。
資格最老的自然是代善。
禮親王代善,已經垂垂老矣,六十多歲了,早年征戰,又是一等一的猛將。在黃臺吉剛剛登基的時候,也是四貝勒之一。不過,在黃臺吉登基之後,為了中央集權,對同為四貝勒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進行了打壓。代善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收斂鋒芒,從一個戰場之上衝鋒陷陣的猛將,變成了裝聾作啞的家翁。
但是代善是老奴一系,最長者,天然具有威望,黃臺吉在的時候,還能打壓。但是黃臺吉一去。代善就在確立順治的過程之中,有相當大的作用。甚至有人想擁立代善。
只是代善年紀大了,精力不濟,也沒有什麼野心了。做了和事老,確定必須黃臺吉之子,才能登基的原則。又將多爾袞扶上攝政王的位置上。
這並不是代善與多爾袞關係多好,而是時勢所迫。
在這一場風波之中,代善還折了一個兒子,一個孫子。
其中孫子還是一個郡王。
當然了,年代久遠,這兩人,到底是多爾袞設套裝進去的,還是代善大義滅親給弄死的,也說不清楚了。但是有一點可以相信,就是代善與多爾袞之間,並不是多親密的。
不過,代善對黃臺吉也是有心結的。
代善本是四大貝勒之首,被黃臺吉弄的不老,也要養老的地步,心中豈能沒有怨氣。不過,年紀大了,多為滿清基業著想,所以大家都扶他做和事老。
接下來的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按理說,鄭親王濟爾哈朗才是多爾袞的主要政治對手。
蓋因濟爾哈朗在黃臺吉時期,很受黃臺吉重要,屢次統兵做戰。而且在順治登基後,受命輔政的,其實有兩王,也就是他鄭親王濟爾哈朗,還有睿親王多爾袞。
但是濟爾哈朗很快就退縮了,專門說道:“軍國大事,皆白於睿親王。”
主動的放棄了權力,才有多爾袞的不可一世。
這固然有多爾袞咄咄逼人之態,但還有濟爾哈朗底子不硬的原因。
因為,濟爾哈朗不是老奴的兒子。他是老奴兄弟。
而是老奴的親弟弟舒爾哈赤。
老奴起家時候本錢並不是太豐厚的,年輕的時候,自然要倚重親戚。所以舒爾哈赤手中也有不少兵力,只是舒爾哈赤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將領,一次出戰,見兆頭不對,居然想退兵,也是老奴的長子諸英與代善幾乎是挾持著他出擊,才得到大勝了。
老奴知道後,也就不讓他帶兵了。
只是當時老奴的勢力還是一個部落聯盟。舒爾哈赤被閒置,他很不願意,就與自己兩個兒子,商議離開老奴獨立一支,結果,被老奴發現,老奴怎麼能讓他拉走兵力,就殺了他兩個兒子。
幾乎半強制的將舒爾哈赤的兵力給留下來。
不久舒爾哈赤就死了。
這兵力留到了阿敏手中,對,就是四貝勒之一的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