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
撤兵之事,特別是在陣前撤軍。又是在多鐸面前撤退。
這樣的時節,決計不可能沒有破綻的。
諸將大喜過望,紛紛向多鐸請戰,說道:“十王,屬下請戰。”
多鐸掃過整個戰場,說道:“不許追擊放他們走。”
“這”有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多鐸看見圖賴若有所思,就說道:“圖賴,你覺得如何?”
圖賴說道:“十王英明,奴才猜十王的意思,是引夏軍出城做戰。襄陽城畢竟是堅城。如果賊人龜縮在襄陽城中,攻城的話,要大費周章。賊人這樣在城外,死戰不對,反而更好對付一些。”
“賊人堅陣以待,但是交戰之中,我以步陣,數次衝陣,賊人不過硬撐而已。”
“每戰之下,傷亡都不小,都是一口氣撐住而已。”
“而賊人撤退的陣型不亂,雖然小有破綻,但是破綻很小。”
“縱然我們今日大舉追擊。也不足以將賊人全殲在城外,但是如果賊人大敗之下,不敢再出城一戰。我們豈不是要攻堅城了?”
“故而,十王高明,是要鈍刀子割肉,硬拖著賊人不放,什麼事情賊人的血流乾,什麼時間就是賊人崩潰的時候。倒是乘勝追擊,想來賊人不可能堅守。”
任何戰事都是人來打的。
如果夏軍在一次次城下爭奪之戰。將士氣消耗完了,估計也不能鼓起勇氣堅守襄陽城。
否則憑藉夏軍現在計程車氣,大軍即便攻破城牆,恐怕未必能打下來襄陽城。
當初江陰小縣,還能堅守那麼長時間。
其實清軍對攻城戰,並不是太熟悉的,雖然紅夷大炮彌補了攻堅戰的缺陷。
但是本質上多鐸不願意陷入這樣的戰事之中。
當然了圖賴也揣摩到十王的心思。
那就是城外這種消耗戰,消耗的大多都是漢軍。多鐸才不會漢軍的損失過眼的。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多鐸還嫌棄漢軍,尤其是順治元年,也就是去年的降軍太多了。
大順在北京之時,所謂雄兵百萬。那可是一點都沒有打折扣,只有多沒有少。
而屢次大戰之中,雖然傷亡不少,但是決計沒有到達傷亡百萬之眾的地步。
百姓決計在百萬之上。但是大部分軍隊都是望風而降。
從清軍入關時候,滿漢蒙八旗共二十多萬精兵,在短短一年之中,聽過收降俘虜達到百萬之眾。
雖然清廷以重用遼東人,也就是漢軍旗人的辦法,以當初遼東將門出身的將領,來統領降軍。統合降兵。
祖大壽的侄子,祖澤潤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但是即便如此,這降兵還是太多了。消耗一些漢軍根本不放在他眼裡。
“哈哈。”多鐸說道:“圖賴深得我心。”
“只是,如此一來。”吳三桂說道:“恭順王在峴山之上,就有點難辦了。”
多鐸說道:“正好,派人去問問恭順王,他能不能支援得住。”
“是。”立即有人說道。
不過一會功夫,孔有德的訊息傳遞過來了,不出多鐸的意料之外。
滿清整個國家氣氛,都是崇尚勇武,鄙視怯懦。縱然孔有德真有一點撐不住,在多鐸詢問的時候,他也是絕對不可能將這一件事情說出來的。
此刻,張軒也退回到了襄陽城之中。
整個戰場的統計之上,已經到了張軒的手中。雖然數目僅僅是一個大概的數字。
但僅僅是這樣,就讓張軒心中很是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