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鐸心中,自然不願意去救阿濟格了。
而且阿濟格未必需要多鐸救。
多鐸一路行軍將一個快字,用到了極限,他沒有直撲樊城,而是繞到襄陽西側。
漢水在襄陽之後,急速擴大,成為一條大河,但是襄陽以西,很多地方還是容易渡過的。
而且順道截斷了鄖陽與襄陽的聯絡。
當鄖陽的訊息傳遞到了襄陽的時候,多鐸大軍已經在南岸站穩了腳跟。
一路東進,來到了襄陽外圍。
另一路在漢水之北,再次突擊樊城。
剛剛修建了一半的樊城再次毀於戰火之中了。
襄陽局勢,急轉直下。隨即圍繞著襄陽城外一系列小山,展開了大戰。
這些小山都不是太高,尋常時節不過,襄陽人外出踏青之地。
但是這小山因為地勢原因,卻是很好的炮兵陣地。在上面安置紅夷大炮,居高臨下轟擊襄陽城再好不過了。
而且如果這些小山都被清軍佔據的話,那麼除卻水路之外,襄陽城就被完全包圍住了。
就正在這個時候,張軒才終於得到了訊息,還是相信先傳到宜城,然後傳到了張軒手中。
張軒結過之後,覺得這一張白紙,重逾千斤。
多鐸乃是後世評價為開國諸王戰功第一。而阿濟格也是名將之選。
張軒對付阿濟格,已經是力有不及,要對抗兩人,兵力之上,又處於下風。
頓時有一種天塌下來,我扛著的感覺。
甚至張軒更擔心宜城了。
他擔心多鐸包圍襄陽之後,會不會派騎兵南下突擊宜城,畢竟在公開情報之中,羅汝才在宜城之中。
“我不能在這裡了。”張軒心中暗道:“局勢變化如此之快,棗陽戰事,早已成為雞肋了。”
只是即便是雞肋,張軒也不可能從這裡抽調兵力。
否則任阿濟格與多鐸合兵,危害更大。
兵力不足,張軒瞬間想到,但是從哪裡調兵嗎?武昌決計不能再調兵了。而張應元負責壓制隆武,手中的兵力也是不夠了。
九個壺蓋蓋十個壺,總有一個蓋不上的。
不過,當務之急,是回宜城主持大局了。
這一件事情刻不容緩了。
張軒立即令人清點東西,派人請曹宗瑜過來。想了想又讓許都過來。
他們兩人是張軒麾下期望最大的兩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