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多鐸手中的鑲白旗。十幾萬精兵。
這一
支軍隊加入戰場,絕對能扭轉戰場局勢,只是多鐸一來,這場大戰的主導權,可能就不在他阿濟格手中了。
只是眼前這個面子,他決計要找回來的。
他剛剛退到了棗陽城之中,立即得到了夏軍北上之事,立即傳令尚可喜從漢江北岸撤退。
將主力往棗陽這邊調遣。
有足夠的漢軍做炮灰,然後以八旗精銳一錘定音,很多時候,清軍都是這樣打的。
只是夏軍來得很慢。張軒走得是結硬寨,所部依次前進,每三十里,必有一座堅固的營寨。
棗陽與大洪山不過一百多里,但是一百多里,張軒足足走了好幾日。
幾乎在大洪山北側建立一片堡壘群。
姚啟聖坐鎮承天府,將後方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運上前線,這也顯示出夏軍最大的優勢。
湖廣周圍數府,被闖營經營數年,雖然不能是兵精糧足,但是還是有些底氣的。
前線所需的物資,根本不用千里迢迢的從後方轉運過來,大多少都就地解決。
而清軍所需的物資,卻要越過整個河南,從河北,直隸才能補充。
這是清軍最大的弱勢。
去年河南雖然大熟。但是河南本地勢力,猶如牛毛一般。不管是袁時中,李自成,還是阿濟格,在河南都有一種如入泥澤的感覺。
幾乎每一個小縣,每一個莊子,都是一支獨立的武裝。如果大軍壓境,這些小勢力,自然服帖。但是大軍在前線,這些勢力就沒有那麼聽話了。
固然有願意為清廷所用的,但是清廷本身的名聲也不好。更有人願意在清軍的後勤上撈上一筆。
張軒雖然率領大軍離開了大洪山,進入大洪山以北,桐柏山以南,大片平原地帶。
但是夏軍全軍的訊息,依舊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張軒手中。
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尚可喜退兵。
尚可喜退兵,對張軒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訊息。畢竟尚可喜退兵之後,大隊人馬就要轉移到棗陽方向了。
到時候張軒所部在人數之上反而落於下風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張軒思量想去,立即命令楊承祖渡過漢水,重建樊城。
重建樊城,是恢復襄陽城的雙城結構。這一次是阿濟格避實就虛,攻克棗陽。如果清軍要死磕襄陽城的話,單單憑藉一條漢水,恐怕擋不住清軍。
今後襄陽恐怕是南北交鋒的要害所在。
張軒自然想要加固了。
至於這裡,張軒覺得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他北上的目的,不就是牽制住清軍,不許清軍東進。
固然阿濟格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