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楊承祖沒有告急之前。
張軒不會多插手襄陽之戰,數十萬大軍,戰略方向都延綿上百里,不學會放權的話,根本不能管得過來。
他所需要的僅僅是瞭解各條戰線的情況,不要在情況發展,脫離讓張軒的掌控之中就行了。
張軒在情報之上圈圈點點,將重要情況標註出來。對鄭廉說道:“整理一下。”
“是。”鄭廉在身邊說道。
鄭廉作為張軒得力文書,一直在張軒身邊工作,可以說是張軒的秘書。
他也不是一個人,他手下還有不少文人協助,可以說是張軒的秘書長。
張軒看著各地奏疏數量不少,問道:“李將軍那邊的情況如何?”
鄭廉說道:“大人,在這裡。”
鄭廉隨即將李汝桂所部的情況抵了過去。
張軒順手接過來一看,默默的看了看。
李汝桂大軍統率能力還是不錯的,現在已經到位了,已經駐守在棗陽城了。
不過,李汝桂面對李過一樣的問題。
那就是棗陽縣城的城牆不大行了。
僅僅是一個縣城的規格而已,如果清軍攻襄陽不克,繞道進攻棗陽城,到時候可就不大妙了。
所以李汝桂這個時候,正在加緊安營紮寨,建造工事。
而且張軒看李汝桂的佈置很詳細,不僅僅在棗陽,在之後的隨州都有佈置。
他要防守的地方,其實是一個山谷地帶。從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一段狹長的平原地帶。
李汝桂似乎被羅汝才從騎兵調到步卒之後,李汝桂就變得保守起來。
不過現在看來,李汝桂保守的性格放在這個位置之上,還是挺合適的。
張軒又看了桐柏山一帶的防禦。
雖然他能看見的,僅僅是紙上談兵,但是僅僅是紙上談兵,張軒也能憑藉自己的經驗看出來有沒有漏洞。
因為桐柏山以北大片地域,已經被清軍掌控住了,而桐柏山固然險峻,但畢竟不是無路可通。
要知道李自成當年就出入桐柏山數次,羅汝才也沒有穿過桐柏山。
這些統統都看過之後,張軒倒也安心,最少他沒有看出什麼紕漏之後,又查閱了袁時中那邊的情況。
羅汝才登基之後,大夏的名聲在河南廣為傳播。
很多士紳都有投奔大夏的意思,畢竟清軍的名聲也不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