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汝才後宮之中,佳麗從來不少,但是卻被一略而過了,連一個尋常名分都沒有。可見羅汝才心中只有一個方繡娘。羅汝才暗道:“玉嬌知道,大抵會很欣慰吧。”
就在張軒想這個的時候,眼睛的餘光掃過在場的所有人,他們一個個都精神抖擻。頓時知道,這些人想今日這一日,可是想了不知道多長時間了。
畢竟跟著羅汝才拼命,為的不就是今日嗎
終於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鎮海將軍鄭芝龍,從朕于波濤之間,數有大功於朝,特封鄭芝龍為閩王。進水軍大都督,樞密院副使。天下水師受其節制。”李國輔的聲音不急不徐,但是這聲音傳了出來,所有的人都大驚失色。
幾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冊封功臣的第一位,是鄭芝龍這個外系人馬。
即便是鄭芝龍本人,也萬萬沒有想到。
不過,張軒卻是知道的。鄭芝龍這樣的安置,是張軒與羅汝才商量過的。
鄭氏在福建的割據之態,不會太過長久的。不管是羅汝才,還是羅玉龍,乃至是張軒都不想有這樣一個國中之國。
但是,也不能生硬的削藩,畢竟鄭氏現在對大夏來說很重要,從與左良玉一戰上,就能看得出來,如果沒有鄭氏水師,想打
敗左良玉,恐怕要更為艱難了。
而且如今鄭芝龍對大夏來說,的確是有功之臣。
羅汝才這樣抬高鄭芝龍,一是拉攏,鄭芝龍如此封號,可以說是大夏武人第一人了,榮寵之極。
不過,鄭芝龍享受這樣的待遇的同時,他也不能在福建了,而是要在南京。履行樞密院的差事。
這樞密院也是張軒的提議,張軒想建立一個軍官體系。不得不借鑑前朝,樞密院是唐宋的機構,被張軒設定為軍隊最高統率機關。甚至太子羅玉龍擔任樞密使。
當然了,很長一段時間,樞密院都是擺設,原因無他,軍隊大權都在羅氏父子手中,哪裡容得了樞密院分割啊。
羅汝才寧肯夏朝軍中多出一個軍頭,也不願意地方之上多出一個藩鎮。先調出鄭芝龍,用十幾年的時間,將鄭氏子弟一一調出福建,想來鄭芝龍夠聰明的話,就會主動歸還。
當然了,這是將來的事情。現在只是埋下一個伏兵而已。
“徵北將軍,淮東總兵官高傑,與朕有故,率軍來投,為江淮長城,故封高傑為淮安郡王。總領兵馬如故。”
任何事情都必須以實力為基礎,所謂的封賞,更多時候不是上面對下面的賞賜,而是對現實狀況的確認,就如高傑。
高傑與曹營有什麼功勞。
但是高傑現在手握大軍,幾乎不假外求。本身就是一個軍閥。如果大夏不給高傑權位,恐怕清廷那邊不會吝嗇。清廷對封王可沒有那麼多的估計,羅汝才思來想去,還是要給高傑封一個王。
不過,高傑對大夏的重要性畢竟比不上鄭芝龍。所以只能是郡王了。
夏朝的爵位制度,是張軒與錢謙益定下來的。沒有太大的修改,就是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子男,為低等爵位,幾乎是一樣的封號,最多因為這個封號多得一分錢糧而已。
公侯伯爵位就要帶號了,一般都是地名,古國名。
而王爵,在錢謙益的意思是不常設,空而不用,而張軒心中卻有別樣的用意,就是將來海外封土時用。不過,這就是很多年後的事情,張軒也沒有多爭。就預設了這一點。
鄭芝龍封了秦王,高傑封了郡王。
不過剩下都是曹營自己人沒有那麼高的爵位了。
“鎮南將軍張軒。乃朕愛婿,從徵以來,決策江南,經營汝寧府,救夏邑,攻徐州,攻鳳陽,攻揚州,下金華,定寧波,克舟山,大勝左良玉於湖口,勞苦功高,乃朕亞子,封張軒為鄭國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