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
李自成先是敘舊情,隨即寫他現在的困境,又以唇亡齒寒之理。求曹營發兵從山東北伐京師。以解闖營之困,乃是一舉兩得之舉,只要清軍回師,闖營願意割河南府縣以謝曹營。
張軒看過之後,對多爾袞與李自成的心思,如掌上觀紋。
先說多爾袞。
一片石之戰後,清廷形勢一片大好,在保定城下,更是將闖營帶著的輜重全部截獲,據說單單白銀就有六千萬兩之多。
可以說,闖營在北京城中一番收刮,都落到了清廷手中。極大緩解了清廷的軍費了。
所以在這樣的優勢之下,清廷並不希望曹營參與進去北邊的戰事之中,寫信安撫曹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當然了,這種安撫僅僅是權宜之計。將來闖營滅了之後,清廷會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自成書信之中所說的,唇亡齒寒之事,未必沒有道理。
反過來說李自成。
李自成雖然大敗,喪軍失地,但是說李自成沒有一戰之力,那就錯了。
不過,一片石之戰,李自成嫡系兵力損失嚴重,也有很多後遺症發生了,最大的後遺症就是官軍投降闖營的軍隊,紛紛倒戈。唐通等人先都成為清軍的一部分了。
如果說入關之前,清軍總兵力只有二十二萬上下,但這幾個月以來,清軍的實力每時每刻都在增長,大多數都是降軍。
但是即便如此,李自成百萬大軍也不是那麼容易敗完的。
只是大敗之後,重整旗鼓,是需要時間的。
而李自成恰恰沒有時間了。
只要曹營北上,不管能不能打贏清軍,只要纏住清軍一段時間。就給闖營喘息之機了。
“你覺得如今這個時候,我曹營改怎麼辦?”羅汝才說道:“是聽李自成出兵山東,還是聽東虜的作壁上觀?”
“決計不能出兵山東,過早北上。”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我軍的重心在江南,與山東遠隔千里,北上一戰,勝負暫且不說,即便是勝了,山東歸屬於我,但是我們能控制住嗎?”
“以我看,鞭長莫及。”
張軒其實有一些事情,還沒有說。
那就是高傑。
高傑畢竟是半獨立的藩鎮。依靠他抵抗清軍南下,還可以,但是依靠他北上山東,就算他聽話,又能打贏了,有山東半省在手,又有淮安府一帶,這麼大底盤
,高傑還甘心為羅汝才之心嗎?
如果因為這一戰,將高傑調開,又是一件麻煩事。
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北上之事,現在不是時機。
這話,張軒沒有明說,但是羅汝才定然能想得到。
“那麼在南京登基稱帝。”羅汝才說道:“與闖營分割開來?”
張軒正想說這個做法不錯,但是他頓時想起了羅玉龍。
據他所知,羅玉龍身邊的那些文官幾乎無時無刻不想羅汝才登基稱帝。既然羅玉龍來找自己,要勸阻羅汝才親征,自然是這個想法不合羅汝才的心意。隨即改口說道:“這也不好,如今北方戰事正急,如果兩雄相持,倒也算了,不爭這一日之短長,但是如果闖速敗,我軍坐觀成敗,恐怕就要失機。”
“不錯,我思來想去。”羅汝才說道:“絕對不能坐觀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