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軒從這裡聽到了機會,對羅玉龍說道:“殿下,如今局面,勢如破竹,江南幾乎沒有抵抗之力,故而我們沒有必須聚集在一起,最好是分兵,而許都之事,卻是一個機會。末將之所以一定要逼著錢謙益投降,就是要在江南找合
作之人。不管許都怎麼想,他此刻與官府之間,已經有了隔閡。如果能將許都納入我們麾下,在金華一帶,也就人支援,豈不是大妙。”
江南畢竟是江南。
張軒一直在想的,就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劃分敵我,是首要問題。義軍在北方所向披靡,是因為北方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天災人禍之下,朝廷依然重負不減,想活命只有加入義軍之中。
這是大勢所在。李自成所向披靡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江南卻是不一樣的。
江南富足,雖然在官府士紳,乃至於天才的壓迫之下,百姓已經並不堪重負了,但是僅僅是不堪重負了,還是活下去。許都這樣事情,也發生在很多地方,不過許都是一個典型而已。
許都所為並不是起義,而是抱團與官府討價還價。
中國百姓沒有到生死關頭,是不會起來鬧事的。
為什麼江南易平難定,就是這樣的。不管生死關頭,百姓是不會投向義軍,在他們看來,平素在地方有威望計程車紳更值得投靠。有這樣不穩定的因素在,才是易定難平的原因所在。
但是有許都這些人在,義軍很容易的掌握金華一地的虛實。甚至從許都部眾之中選一些出來當金華的地方官,想來這些人定然是忠心耿耿。
羅玉龍聽了之後,說道:“阮先生說,這許都很容易投降,到時候大軍豈不是白跑一趟?”
“所以,我提議分兵。”張軒說道:“大軍兵分三路,一路往松江而去,一路從蘇州攻杭州,另一路南下金華。金華這一路,是我說的,我自然帶兵南下,卻不知道世子意下如何?”
羅玉龍聽了之後,立即明白一個問題,看上去分兵三路,其實是兩路。
無他,常州與蘇州之間,隔了一個太湖,松江在太湖之東,張軒南下,定然走太湖之西,羅玉龍去蘇州卻是要走太湖之東。
也就是說進攻松江與蘇州,幾乎是可以歸為一路。而從常州到金華,卻是走相當遠的距離。路過數府縣,這才是真正的分兵。
羅玉龍沉吟一會兒,說道:“既然你想去,就去吧。這裡交給我便是了。”
張軒說道:“多謝殿下恩准。”
羅玉龍說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回去之後,就快些準備吧。”
“是。”張軒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