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得功一直在壽州,對鳳陽附近的情況並不是很瞭解的。
“去臨淮,鄭鴻逵鄭將軍麾下淮安軍就在臨淮。”馬士英連忙說道。
黃得功立即讓部下讓幾匹戰馬出來,讓馬士英以及馬鑾等幾個身份重要的人,騎上馬,說道:“馬公速走。這裡有黃某就行。”
“黃將軍何不一起。”馬士英對黃得功有幾分感恩戴德說道。
黃得功輕輕一笑,說道:“我要是走了,我們誰也走不了,馬公如果覺得對不住我黃某,就請馬公答應我一事。”
馬士英說道:“將軍請講。”
黃得功說道:“崇禎十年我帶兵剿賊,將老母安置在揚州,數年以來,征戰不斷,已經好幾年沒有見她老人家了,今日之戰,我若能回去,自然不用多說,如果我死於此地,還請馬公照顧老母,以盡天年。”
馬士英說道:“請黃將軍放心,你母就是我母。我必定讓老人家不受一點委屈的。”
“去吧。”黃得功說道。
黃得功將僅存的人手之中,分出幾百騎護送馬士英往東北方向而去。
馬士英這邊一動,金聲桓看得分明,自然不會允許了,只是金聲桓不敢分兵,唯恐被黃得功個個擊破。故而帶著大隊人馬衝了過來,黃得功自然也要還以顏色。
雖然僅僅有五百騎,但是在黃得功帶領之下,雖然不能以一當十,但也牢牢的牽制住金聲桓,數次衝到金聲桓身前。
金聲桓知道不是黃得功的對手,也不敢奢求斬殺黃得功,只求拖住黃得功而已,見
黃得功衝來,屢次躲避,一時間注意力放在黃得功身上,也無心去管馬士英了。
時間一長,各路人馬都到了。
數以萬計的馬蹄踩在泥水之中,從四面八方將黃得功圍住了。
“嗚嗚”牛角號的聲音傳來。金聲桓大隊人馬也撤了下來,一時間只有黃得功身邊是百餘騎了。
“黃將軍。”一名信使小心翼翼的上前說道:“我家大王仰慕將軍之才,只要將軍肯降,我家大王不吝封侯之賞,大人之前在官軍有的,在義軍之中也有,只會多不會少。還請大人三思。”
黃得功很想一箭射死此人,只是他一隻手臂已經不能動彈了。
本來是一點小傷,修養數日就好,但是黃得功一路征戰,傷上加傷。此刻已經積重難返,最少現在根本抬不起手了,之前衝陣,也不過是單手對敵而已。
其實只能動一隻手的黃得功,與尋常猛將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不過大家都怕了黃得功的名聲。黃得功一動上到將軍,下到下住,都紛紛退避,黃得功才能打得金聲桓屢屢逃避。
“只會多,不會少?”黃得功冷笑一聲,說道:“我只要忠義兩字,你家大王能給我嗎?速去,不要汙我耳朵。”
這使者見黃得功如此,心中肅然起敬,明知道分屬敵對,但也下馬,向黃得功行了一禮,這才上馬奔回羅汝才本陣之中。
黃得功遠遠看見羅汝才的大旗,說道:“兄弟們,我今日必死在這裡,在死之前,可願意跟著再衝一陣。”
黃得功從十二歲開始上馬殺人,對戰場形勢看得最明白不過了,如今曹營圍他何止數重,簡直是幾十重。黃得功自忖全盛之時,也殺不出去,更何況現在。
即便猛如項羽,強如呂布,真正被大軍包圍之後,也不過是一個“死。”黃得功縱然厲害,也是人,不是神。
“誓死跟隨將軍。”黃得功身邊的百餘騎齊聲大喝。
不僅僅是黃得功身上有傷,其實他身邊的親兵,幾乎也是人人帶傷的,渾身是血,久戰之後,精疲力盡,但是聽黃得功這一句,依舊奮起最後的力氣,想裝成一副雄壯威武的樣子。
但是看在黃得功眼中,卻覺得眼眶發溼,他微微抬頭,不讓眼淚流出來,說道:“好兄弟。”他手中鐵鞭一指,正是羅汝才的大旗之下,大喝一聲,雙腳促馬,道:“殺。”
黃得功一動,百餘騎紛紛跟隨,瞬息形成一個鋒矢陣,以黃得功為鋒矢,他們為兩翼,就好像之前無數次衝陣一樣。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