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 (2 / 2)

鳳陽歌之中,有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有人說是汙衊,是清朝汙衊明代,張軒這一段時間在鳳陽,細細檢視當地資料,發現一個問題,如果單單看時間之上,這一句話,倒也不是錯的。

不過,不是因為出了朱皇帝太如此,而是出了大運河才如此。

宋時,黃河奪淮入海,剛剛開始那一段時間還行,但是黃河之中多泥沙,抬高了淮河下游的河道。淮河水就入不了海了,於是乎就有了洪澤湖。

真正開始有害的時候,就已經進入明朝之後了。

有人說了,黃河奪淮,為什麼說是大運河的事情。

因為大運河將這個情況加深了。

本來是淮河水已經衝出一個洪澤湖了,還不想辦法引水入海,但是不行,因為要保障大運河,不管是清還是明,治理淮河的第一要務,就是保障漕運。甚至到了,在咸豐年間,漕運不足用之後,清朝就放棄了治水方略,決定任水自流。

可見一斑。

黃河一段河道就是大運河的河道。

為黃河水太渾,泥沙太多,往往淤積,後面就有人提出了,引淮濟黃,束水攻沙之法,引得就是洪澤湖的水,用來沖刷黃河河道,這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洪澤湖的水位一定要高於黃河。

黃河已經有地上懸河之稱了,而洪澤湖更是地上懸湖,有些地方洪澤湖水面高出地面八米。

八米,如此懸殊高度,不發大水,才是違背自然道理。

淮河上游多山,夏季一下雨,洪水來得特別快。下游又不能宣洩,而且洪澤湖南邊是大明祖陵所在,確保祖陵又是一個治水重點。

於是乎,上游大水,宣洩不出去,到處橫溢 也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大明朝廷對鳳陽下的功夫不可謂不大,當初朱元璋將江南富戶遷來好幾萬填充鳳陽城。但是到了後來,還是遠遠不及別的地方,原因無他,就是這裡複雜的水情,黃河,運河,淮河,洪澤湖,糾結在一起的狀態。

一次次發大水,而起是水漲得很快,但是退得很慢。往往好幾個月太退,畢竟下游洩水不暢。

土地長期泡在水裡,時間長了就變成了鹽鹼地,不能耕種。而且很多熟地被水一衝,上面就會鋪上一層厚厚的沙子,以至於深一兩米,自然而然土地貧瘠,而這樣的土地,又非常適應蝗蟲的幼蟲生長。

只要一旱,就會蝗蟲大做。

當然了,現在還沒有發生到這個地步。

所有人都以為人定勝天,其實不過是大自然的時間觀念與人類不同而已。大運河建成之後,到明代中葉,這種反噬已經將開始,到了康乾之時,治水更是朝廷第一大務。

就可見一斑。

張軒自然看到這麼遠,不過他依稀記得,建國之初,本朝太祖也說過:“一定要治理好淮河。”甚至他穿越前幾年,還有印象,就是淮河入海工程,這就是數百年來歷史遺留問題。

只是張軒卻不知道,此地的情況有這麼慘了。

甚至讓張軒改變計劃,他不敢從鳳陽出發進攻淮安,無他,要路過洪澤湖。他唯恐有人給他來一個水淹七軍。

只是下一步該怎麼做,張軒心中還存著思量。

“大人仁心必定能感動上蒼的。”張素說道。

張軒只覺得有一些諷刺,微微一笑也就沒有說什麼了。

“報。”忽然有一個士卒闖了進來,說道:“稟報大人,鳳陽城四門皆開,官軍大舉出城。”

“什麼?”張軒眉頭一鎖,說道:“這是怎麼回事?馬士英想幹什麼?”

&n.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