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
“吾民何辜?蒼生何辜?”曹宗瑜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
河南亂了十幾年了,人相食之事,已經出現過好幾次了,曹宗瑜本以為流寇被平定之後,就天下太平了,卻不想張軒如此說。
不過,這的確不是張軒再騙他。
在很多人印象之中,清廷入關之後,就勢如破竹。但是在勢如破竹之後,不僅僅在南方,連北方也有過大規模反叛,還是在李自成覆滅之後。
整個順治年間的情態,都可以用不順治來形容。
“我本想避居海外,就是想躲避此亂。”張軒說道:“但是午夜回想,日日不甘,大丈夫生於世間,唯恐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如今局面正是大丈夫用武之地,我一生所學,難道就是為了在海外老去的嗎?故而我想有所作為,還天下太平,這世界不該是這個樣子。”
張軒隨即想到三百多年之後。
的確那個時代,有太多的不滿與遺憾了,但是比起這個時代,卻好上不知道多少倍。最少天下太平。他深刻的懷起那個時代,無時無刻不再想。
曹宗瑜看著張軒眼睛,一時間心中一動,如今將是秦末,漢末,元末的局面,但是誰是漢高,魏武,太祖???曹宗瑜看張軒的眼神變了。
首先他看不起李自成。
因為李自成瞎了一隻眼,當時文人都相信,聖天子百靈護體,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凡是能開創一朝的太祖,都沒有肢體傷殘之事,故而曹宗瑜這才覺得李自成比曹操能成事,但是又不覺得李自成能開創一朝。
而曹操胸無大志。但是眼前這個人有啊,觀天下大勢於指掌之間,這種人才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是緊缺的。曹宗瑜首先想到的是太祖皇帝與馬皇后。太祖皇帝如果不是接受了郭子興的勢力,也不會那麼快的平定江南。
“張兄有此大志,我自當助之。”曹宗瑜心頭一熱,似乎不覺得在流寇軍中如何了。說道:“不過兵危戰急,臨陣之道,難以完全,張兄當留此有用之心做大事,戰陣之事就交給我吧。”
張軒臉上一紅,心中暗道:“他是說我打仗的手藝太潮了嗎?”
他不得不承認,臨陣戰術指揮並不是他的強項。論起戰略大勢,張軒可以滔滔不絕的講上好幾個時辰,但是指揮數千士卒,如何接敵,如何對陣,何時當進攻,何時當撤退,這些經驗,非歷練過,經歷過,不能通曉。而張軒很可能還沒有歷練出來,就已經戰死了。
不管怎麼說,張軒總算是安撫住曹宗瑜之心。否則曹宗瑜離他而去,再次作戰的時候,張軒就更加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張軒剛剛回到營中。楊山就來找張軒,說是羅汝才要見他。張軒不敢怠慢,立即去了羅汝才大帳之中。
一進大帳,卻見羅汝才桌案之前,點燃四五盞油燈,而羅汝才就著燈光看一本書,由於光線很足,張軒很容易就看出來了,是《高祖本紀》。應該是《史記》之中的一卷。
“岳父,您有事找小婿。”張軒畢恭畢敬的說道。
羅汝才這才驚醒過來,將手中的書放下來,說道:“坐,上了年紀,眼神就不好了,小時候藉著月光都能讀書,哪裡像現在,不點上四五盞燈,根本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