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巡城
張軒正色,他知道這個問題關係到張家的選擇,說道:“如今官軍不敢追著義軍打,而義軍正要逐鹿天下,豈能棄城之理,我不諱言,或許將來有官軍打過來。臨潁城守不住了,只有退守的時候。但是我義軍絕對不會放任天下百姓不管的。”
張素聽了沒有什麼表示,說道:“聽聞將軍想要巡城,我願意為將軍引路。”
“那就有勞張三哥了。”張軒說道。
張素從小在臨潁城之中長大,對臨潁城最為了解不過了,一出了縣衙就為張軒解釋道:“臨潁縣歷史悠久,在漢唐之世,乃天子腳下,潁川郡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大郡,到近世衰弱。”
河南每一塊地域之中都浸透著歷史。張素一開口先講古,說在漢時潁川郡如何是天下第一郡。言語之間就是那個意思老子祖上也闊過。這種感覺古今如一。
不過,出了縣衙之後,張軒與張素在秦猛的簇擁之下騎在馬上,就開始指著外面的建築說道:“本縣在洪武,弘治,萬曆年間與數年前,三次大修城牆,不過,這縣衙還是洪武年間所修的,至今未有變動。”
秦猛是張軒在南陽收進來的少年,在信陽一戰,崎山鎮一戰,火燒店,項城,商水數戰之中,都表現良好,有功勞也有苦勞,羅岱也放下去帶兵了,張軒自然要將他提拔起來。
當然張軒不會說,他總覺得將羅家人放在親衛這個位置上,感覺很不舒服,秦猛才是張軒的嫡系,一手一腳教出來的子弟兵。
“我知道。”張軒說道:“所謂官不修衙嗎?不過這建築兩百多年了,保持的還很好。”
張素沒有說話,其實也明白,不管再不修衙,縣太爺住得地方,能與平民百姓一樣,維護的自然是極好的。
張素一指遠處一處建築說道:“這鐘鼓樓也是洪武年間所修的。不過景泰年間也重修過,是全城最高點。白日守之以時刻,夜晚守之以更漏。”
張軒抬起頭來,問道:“這鐘鼓樓有幾丈高?”
張素說道:“臺高兩丈,樓高五丈,中間有兩千斤銅鐘,外面有十面大鼓。聲音可以傳遍全城。”
“兩千斤銅鐘?”張軒大喜,說道:“上去看看。”
這鐘鼓樓就在縣衙之前,張軒登樓近距離觀看號稱兩千斤重的銅鐘,也不覺得這銅鐘有多大,畢竟他後世見慣大型金屬構件,甚至有幾十噸重的佛像,這兩千斤重的銅鐘,不過,一噸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
“大人,如今兵馬紛亂,百姓不聞鐘鼓已久,不如重設鐘鼓,以安百姓。”張素說道。
張軒也理解,這個鐘鼓樓的作用,就好像是很多廣場上的大鐘,唯一不同的,現代人人都有表,而這個時代百姓手頭是沒有準確的記時工具的,都要靠這裡。
“秦猛。”張軒點點頭說道。
“屬下在。”秦猛說道。
張軒說道:“你派幾個人來來值守鐘鼓。順便告訴匠作營的人過來,將這個大鐘給我拆下來。報時用鼓就行了。何必用銅鐘啊?”張軒心中暗道:“這兩千斤銅,夠我打造多少門火炮吧。”
張素對張軒的感覺立即有幾分不好,這兩千斤重的銅鐘固然值些銀子,但是與臨潁一城的民心相比,根本不能相比,而張軒如此重財貨,恐怕不是一個好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