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能一邊討好張獻忠,一邊心中暗道:“我與黃虎早有間隙,我能不能活命,關鍵不在黃虎身上,而在曹操身上。”想到這裡,劉國能膝行兩步,說道:“羅大哥,小弟愚昧無知,事到如今,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只求羅大哥看在外面當初,並肩作戰的情分之上,饒我一條性命。”
羅汝才說道:“好,既然如此,你就在我麾下當一員騎將吧。”
“慢。”張獻忠說道:“劉國能不能這麼輕易的饒過他。”
羅汝才也有一些不高興了,心中暗道:“劉國能都已經投降我了,你現在再說話,到底是幾個意思,是針對劉國能?還是針對我曹操。”
但是張獻忠也有自己的想法。
張獻忠與劉國能是舊識,但是關係並不是多麼好便是了,甚至劉國能投降朝廷,也有張獻忠的一分功勞,無他,張獻忠想乘機並了劉國能的人馬。
但是劉國能想來,都是被人收編,何必要處於黃虎之下,故而一怒之下投靠的朝廷。
張獻忠本意就是從嚴處置劉國能,之前這麼說,不過是因為雙方的舊怨,但是現在張獻忠如此說,卻是因為劉國能的部下。
劉國能的雖然當了幾年朝廷的官,沒有怎麼打仗的,但是劉國能還有一兩千老底子。這種身經百戰的老底子,能極大的拉近張獻忠與羅汝才之間的差距。
張獻忠與羅汝才本部人馬在四川的時候,加起來不過七千騎左右,其中張獻忠的實力要勝過羅汝才的。雖然雙方經過襄陽,南陽兩戰,實力迅速膨脹。但是雙方真正能打仗的也還是那麼老底子,其餘的人不過是搖旗吶喊而已,要形成戰鬥力,還得一段時間。
而張軒所部今日的表現,已經讓張獻忠刮目相看,他本來覺得張軒不過言過其實之輩,沒有想到張軒真的做成了,如此一來,羅汝才所部,又多了一能戰的營頭,如果再讓羅汝才收編了劉國能所部,羅汝才的實力就在張獻忠之上了。
張獻忠與羅汝才聯合,是建立在張獻忠的實力強過羅汝才的基礎之上,張獻忠可以居高臨下的尊重羅汝才,彼此並坐並騎,但是他萬萬不會將聯軍的主動權放在羅汝才的手中。
他張獻忠豈是能屈居人下之輩。
羅汝才說道:“老劉再怎麼做錯事,也是陝西老兄弟,這麼吧,這一次受降的俘虜,我都不要了,只要劉國能。”
“羅兄如此之說,好像我張某人是見利忘義之輩了。”張獻忠大聲說道:“我張某縱橫天下,吃得最大虧,就是被如同劉國能這樣叛徒所致。”
一想起瑪瑙山之戰,張獻忠現在還有幾分咬牙切齒說道:“我殺劉國能,就是要天下人知道,不要想在朝廷與義軍之間左右搖擺,如果是被逼不過,受撫求生,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此兵敗勢窮之下,才來投靠,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一番話,說得好生義正言辭,讓羅汝才不知道如何以對。
張獻忠一擺手,張定國搭弓射箭,一箭射向劉國能,劉國能根本沒有來得及躲避,就被這一箭給穿喉而過了。
羅汝才見劉國能已死,頓時臉上怒氣勃發。
羅汝才最講江湖道義,不管是哪路朋友勢盡來投,都加以照顧。而如今劉國能的投降,羅汝才已經答應下來了,又被張獻忠給生生的殺了,他羅汝才的面子往哪裡放,今後,又該如何面對江湖上的朋友。
不過,羅汝才很快就控制住情緒了。事已如此,無可挽回。難不成與張獻忠火併一場嗎?
“如今信陽城已下,我就先行一步入城了。”羅汝才客氣一句,甩手離開了。羅汝才所部跟著羅汝才向信陽城而去,正如羅汝才所說,信陽城,此刻已經成為義軍的天下。
張獻忠與羅汝才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雙方都知道,彼此合作的蜜月期結束了。將來的何去何從,就要看彼此之間的抉擇了。今日劉國能事件,不過是一個導火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