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船長那邊的人……”李大為突然發現遠處有人影,也在向這邊過來。仔細一看,才發現是自己人!
“看來,到底是薑還是老的辣,知道這裡發生了大爆炸,相信海盜們要完了,所以船長趁敵人沒回過神來時,也過來偷襲看情況了,正好和我們會師……”賀子龍笑道,然後讓羅東用大哪叭向那邊發出熟悉的號叫聲。
這是隻有自己人才懂的聲音,對面的船長一行人也是臉上一喜。
彷彿大家是紅軍會師一樣,走近了都鬆了一口氣。
會師後來不及多說話,因為敵人的情況還不明。連忙繼續匯合在一起,向那邊潛過去。卻見才過第一道障礙物處,就看到了有三個海盜當場慘死在那裡。
李大為上前檢視,發現他們身上沒有傷,但是卻被震得七竅流血而亡。
“這煤氣瓶子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有點像沒良心炮,只是縮小板本的。我在軍中當兵的時候,我們都會學習這方面的知識,這些人死的樣子,像極了那些影片和畫圖裡的敵人……”李大為感嘆道。
李大為說的沒良心炮,賀子龍也知道,上前看了看這三個慘死的海盜。聳了聳肩!
在後世,看過《集結號》的朋友應該記得,當穀子地所在的陣地彈藥消耗殆盡,他們用汽油桶塞上炸藥,把一些爆炸物、彈殼、菜刀、鐵片等裝進桶中,然後點火發射。
由於口徑巨大,這個“火炮”發出震天響聲,炸藥推出的各種鐵器及爆炸物對敵軍造成大面積殺傷,特別是從心理給敵軍帶來沉重打擊。
有人覺得這恐怕只是影視劇的橋段,其實不然,由於當時工業底子薄,在抗戰及後來的解放戰爭中,火炮非常稀缺,我軍成建制的炮兵部隊很少,只有關鍵時刻才用,而且彈藥量有限。
不然李雲龍讓三營長拖出來的義大利炮,也不會到關鍵時刻才放那麼兩炮。
二戰中,各種口徑的火炮成為戰爭必備,炮火覆蓋、轟擊堡壘、射殺裝甲等,山炮、野炮、榴彈炮的運用,在戰場上顯現巨大威力。
而中國生產火炮的能力弱(東北張家兵工廠有這個能力,可惜沒抵抗就被日軍接管了),所以大部分時候手榴彈成了我軍的“遠端火力”。
影視劇中的這種大口徑的“油桶炮”,便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發明,且戰史上確有此物,官兵們不叫它“油桶炮”,而叫“飛雷”或“沒良心炮”。
這種“炮”的有效射程在200米左右,由於裝藥量大,如同將一枚特大地雷發射出去,我軍稱之為“飛雷”,被它命中之處,碉堡被炸飛,被炸死的敵人往往沒有傷口而是被震得七竅流血而亡,於是便有了“沒良心炮”的說法。
“老闆,你這輪船多半要大修了,你看模樣多慘,破破爛爛的……”船長看了看甲板上的情況,無奈的向賀子龍說道。
“沒事,只要人沒事就行,只要能打死這些海盜,就是把整個輪船給搞沉了都沒事……”賀子龍卻是很大氣的揮揮手。
一行人繼續向前探查過去,半路又發現了好十幾個海盜給原地震死的慘樣,是的,沒有一個人活著。
直到走到一個房間那裡,裡面的沒有人衝出來,但有人在呻吟,讓人過去看了一眼,樂了。最後二三十個海盜,包括那個海盜王也在裡面,但是全都半死不活的。要麼暈了,要麼起不來。
這下好了,一招滅敵,直接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