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項莊神情異樣,百里賢笑道:“大王,剛看到這份答卷時,臣還真有些懷疑,畢書是不是也參加過當初的大別山之戰?或者說,這個畢書根本就是尉繚老軍師的弟子呢,他的解答與大王您的戰術思想可謂驚人的相似啊。”
項莊凜然點頭道:“看不出來,這個畢書還真有料啊。”
項莊原以為,畢書縱然師從鬼谷子,可他畢竟只是個剛出茅廬的毛頭小夥子,既沒有領過兵也沒打過仗,真要到了戰場上,既便不致臨陣露怯,至少也需要時間慢慢成長吧?可現在看來,這傢伙很可能真是個軍事天才!
歷史上,好像也不乏這樣的人物,霍去病年僅十八就能率軍深入漠北幾千裡,打得匈奴潰不成軍,還有三國孫吳的陸遜,一個白衣書生竟然打敗了身經百戰的關羽,這兩位在橫空出世之前,好像也都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吧?
最後是《論楚軍》,百里賢為了選拔大才而特意設立的一道大題目。
當初剛看到這份兵家試卷時,項莊並不認為應試學子中有人能夠就這道大題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可是現在,畢書還真就交出了一份讓項莊刮目相看的答卷,畢書開宗明義的論點就是——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軍功,廢除更卒役卒、推行軍屯。
其中“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軍功”其實就是耕戰體系的內容,並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後面那半句“廢除更卒役卒、推行軍屯”卻使項莊大為觸動,這個畢書,還真不愧是鬼谷子的當代傳人,眼界見識還真是非同一般哪。
所謂更卒役卒,其實就是全民皆兵,國家規定,凡年滿十六的男丁都必須輪流服役,是謂更卒,至於役卒,其實就是讓服瑤役的男丁參軍,更卒役卒都是強制性的,無論身體強壯或孱弱,無論情願或不情願,你都必須應徵。
畢書在《論楚軍》中提及,由於更卒役卒的強制性,導致軍隊的兵員構成良莠不齊,兵員的良莠不齊又嚴重製約了軍隊的訓練強度,訓練強度上不去,戰鬥力就無法提高,所以廢除更卒役卒刻不容緩。
對於這一點,項莊可謂深有感觸。
當初野馬原臨危受命時,五千楚軍也是良莠不齊,不過項莊透過長途急行軍這種最直接也最為ji烈的方式,將老弱病殘全部殘酷地淘汰掉了,從而提高了楚軍的整體素質,也保證了楚軍的整體戰力,這才有了後續那一次次的輝煌勝利。
所以說,廢除更卒、役卒絕對必要,而且刻不容緩!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推行編戶齊民律、新田賦法以及士農工商科更加的迫切,再加上廢除更卒、役卒制度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軍制改革,以及法令籌備,項莊很可能早就已經下詔在楚國全面推行軍制改革了。
而畢書所提出的“推行軍屯”就更讓項莊暗暗心驚了。
畢書所說的這個軍屯可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軍屯,單純的軍屯,其實就是將更卒、役卒徵召到一起,有仗打仗,沒仗種田,僅此而已,而畢書文中提及的軍屯制度,差不多就是後世隋唐時期所推行的府兵制的雛形了。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壯丁都有資格參與軍屯。
畢書認為,應該在各郡各縣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選拔壯丁,只有身體強壯、沒有疾病的壯丁有資格入選,而一旦被選中,壯丁和他的家人就將遷往軍屯之地集中安置,成為國家的儲備軍戶,儲備軍戶可以分到定額的田產,還能免除田賦。
當然了,並不是成了儲備軍戶就能夠高枕無憂了,一旦戶中壯丁因戰致殘或者陣亡,儲備軍戶就必須發回原藉安置,有戰功者還能得到爵位,從地方政府支領祿米,沒有戰功那就什麼都沒有,這個雖然殘酷,卻也是必須的。
軍戶享受免稅好處,那就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
此外,儲備軍戶除了農忙時節以外,平時均需保持嚴格的訓練,作戰所需要的鎧甲兵器也由軍戶本身出資打造,並且負責修理,一旦戰事爆發,國家就能夠迅速召集足夠多的訓練有素的精兵,則楚軍未戰就已立於不敗之地!
“大才!”項莊合上答卷,喟然說道,“畢書大才!”
說此一頓,項莊眸子裡忽又流露出了冰冷的殺機,森然說道:“子良,此人若不能為我大楚所用,必當擇機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