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跟釀酒術可是寶貝啊,隨便哪一樣都能為楚國帶來巨大的財富,更能為楚國換回大量的戰馬、糧食、黃金等物資,既便是楚國的宿敵漢國,不也在暗中跟楚國做交易,用戰馬、糧食跟楚國商人交易公輸紙跟白酒?
所以,彭越向項莊索要造紙術跟釀酒術,的確有些過份。
不過,要淮南國協同楚國對梁國用兵,這可不是個小事,不管怎麼說,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之後,梁國國力已經得到了極大恢復,梁王彭越是梟雄,十萬梁軍更是一支驍勇善戰的虎狼之師,招惹這樣強敵,可不是鬧著玩的。
當下英布回頭以徵詢的眼神望向了蒯徹。
蒯徹微不可察地搖了搖頭,示意英布不要馬上表態。
英布心領神會,向武涉道:“上大夫,此事關係重大,寡人雖為國君,卻也不敢貿然置淮南國兩百萬子民於危險境地,寡人還得召集大臣商議一下,不如您先回驛館歇著,待寡人這邊有了訊息,再派人請你前來合議,如何?”
武涉起身,側身作揖道:“如此,在下告辭。”
英布親自將武涉送出書房,然後才回到席上坐了下來。
甫一坐下,英布便問蒯徹道:“國相,這事你怎麼看?”
蒯徹捋了捋頷下長鬚,答道:“楚國要跟梁國開戰,此事雖然有些突然,倒也符合兵法上講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要旨,不過,梁國畢竟不是什麼彈丸小國,所以對梁國用兵要慎重,臣以為,可以答應楚國的請求,不過絕不先於楚國出兵。”
英布恍然說道:“國相的意思是說,等楚軍完成了集結,咱們再開始集結軍隊,然後等楚軍已經攻入梁國,咱們再跟著兵發梁國?”
“對。”蒯徹道,“要不然,咱們就極可能首先遭到梁國的攻擊。”
蒯徹倒也是個聰明人,知道淮南軍如果跟著楚軍同一時間向邊境地帶集結,則難免引起梁軍的警覺,梁軍為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就極有可能先行出兵,盡最大可能搶在楚國跟淮南國出兵之前首先擊破實力稍弱的淮南軍。
真要出現這種局面,淮南國可就虧大了。
所以,淮南國絕對不能先出頭,要出頭也只能讓楚國先出頭。
“嗯。”英布點頭道,“那就這麼定了,楚軍不動,咱們也不動,楚軍若動,咱們再跟著動!雖說這一來好處難免讓楚軍得了大頭,可楚軍付出的代價也必然遠勝我軍,我軍跟在楚軍屁股後面得些實惠,也是不錯,呵呵。”
“這卻未必。”蒯徹微微一笑,說道,“大王還記得嗎?秦末群雄並起,項羽雖然實力超群,卻在中原跟秦軍主力陷入了苦戰,劉邦雖然實力不強,卻先於項羽攻進了關中,佔了咸陽,所以說,有時候實力弱的一方未必就得不了大實惠。”
英布的雙眼頓時眯了起來,仔細一想,蒯徹說的局面還真有可能發生。
假如楚軍首先向邊境集結,梁軍勢必會做出反應,也會跟著向梁楚邊境集結大軍,一旦楚軍跟梁軍在邊境陷入苦戰,則淮南軍就極有可能長驅直入,趁虛攻佔梁國都城定陶,這一來,擊滅梁國的大半好處便落入淮南國之手了。
雖說這麼做難免會觸怒項莊,英布卻也是顧不了那麼多了。
難道項莊還真敢跟他英布翻臉不成?需知天下諸侯當中,也就他英布願意跟項莊結盟,別的諸侯像彭越、韓信、張敖、藏荼等,全都視項莊為敵人,他英布固然要藉助楚國的力量來抗衡齊國,楚國不也需要藉助淮南國來抗衡漢王劉邦麼?
所以說,楚國跟淮南國之間就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害關係,既便因為瓜分不均鬧出點不愉快,也絕不至於壞了兩國的盟約。
#################
PS:發現有讀者在質疑書中的金幣體系,順便說一句,書中十八萬公斤這個數字指的不是“金。”而是“黃金。”劍客當然知道秦漢時的“金”指的是銅,可本書中這個數字指的就是黃金,這也是劍客花了不少時間從網上查出來的資料。
難不成秦漢時期,整個華夏才只有十八萬公斤青銅?如果只有這麼點青銅,秦軍別說武裝百萬軍隊了,就是武裝十萬軍隊都夠戧,關東六國更是隻能空著雙手,穿著布衣跟秦軍打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