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莊根據前世的記憶,將石磨的扇面加以改進,由石匠在上下扇面各鑿出八個扇區,每個扇區都鑿出均勻的條紋,這樣磨出來的麵粉、米粉就很精細,烙出來的餅或者煮出來的飯口感就很好,也容易消化,改良後的石磨甚至還磨出了豆腐!
在華夏的飲食文化上,豆腐的出現可是個里程碑式的大事!
在沒有出現豆腐之前,人們只是把豆菽煮熟,然後跟別的糧食放在一起攪爛了吃,口感差不說,營養價值也很低,可一旦磨成了豆腐,不僅口感上佳,營養價值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出現了煮豆腐、油豆腐、豆腐乾、豆腐乳等多種吃法。
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楚軍將士的乾糧袋將變得更受歡迎。
至於風箱,作用就更加不用說了,那是能讓冶鐵技術出現飛躍的國之利器!
在風箱沒有出現之前,冶煉爐只能煉出白口鐵,也就是後世俗稱的生鐵,生鐵無法直接加工,只有反覆回爐退火,反覆滲炭,才能使白口鐵變成精鐵,變成了精鐵,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百鍊鍛打。
可在風箱出現之後,由於爐溫的提高,冶煉爐將可以直接煉出精鐵(灰口鑄鐵)!
而且,由冶煉爐直接煉出的精鐵,其品質比由白口鐵反覆回爐退火,反覆滲炭得來的精鐵品質更高!這就極大地提高了冶煉效率,使環首刀的大規模生產變為了可能!
當然,項莊並不知道風箱會有這麼大的作用,他只是記得,小時候村裡的鐵匠打鐵,用的似乎並不是風囊,而是一個方方正正的木箱子,項莊也研究過這個箱子,知道其結構,不得不說,風箱的原理還真是簡單,小孩子都能懂。
根據項莊提供的思路,公輸車所打造的第一個風箱很快成形。
整個風箱呈長方體形,高和寬各為三尺,長五尺,前後兩端開了進氣單向閥門,箱體中間還有一扇屏風,上面綴滿了羽毛,公輸車一拉再一推,風箱裡的空氣便被壓縮推出了排風口,連在風口外的鐵匠爐子裡便冒出了呼呼的藍色火焰,可在另一邊,十幾個壯漢拼命鼓動十幾個羊皮囊,鐵匠爐子裡冒出的卻依然是黃「啟航冇水印」色火焰。
顯然,這個小小的風箱,其效率要明顯超過十幾只羊皮囊!
當公輸車父女歡呼雀躍,十幾個壯漢則目瞪口呆之時,項莊的心思卻已經轉移到了另外一項發明上,那就是——紙!
華夏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現在還用不上,因為還不到建設海軍的時候,火藥是個好東西,奈何項莊前世沒有好好讀書,後來雖然玩了十幾年的槍「啟航冇水印」械,卻也不知道火藥是個什麼成分,所以,就是想造出造不出來。
不過,造紙術項莊卻還是知道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小人書,項莊的印象很深,裡面講的就是蔡倫造紙的故事,好像是把樹皮、漁網、麥草、蘆葦啥的雜物垛碎了,煮一煮再攪一攪,然後用竹簾撈出薄薄一層稠漿,晾乾,似乎就是紙了。
項莊清楚,真正的造紙術不會這麼簡單,但思路應該就是這樣!
以公輸車的實幹精神,加上公輸丫的古靈精怪,再結合項莊的思路,多嘗試幾次總是能夠把紙給造出來的。
不過,項莊現在急著造紙,卻是別有用心。
因為項莊打算給江東的世族、士族、宗族都送上一份重禮,什麼重禮呢?書!而且不是一本書或者兩本書,而是成百上千本書!
這些書的來頭可不小,都是大秦帝國國家圖書館的典藏!
中「啟航冇水印」國的史書對始皇帝始終有一個誤解,那就是焚書坑儒。
事實上,始皇帝並沒有真正焚燬關東六國的經史子集,而是全部留下副本收進大秦帝國的國家圖書館珍藏了起來,至於坑儒,則更是以訛傳訛,當時始皇帝只是下令坑殺了幾百個四處造謠滋事的方士而已,根本就不是什麼儒生!
劉邦進關之後,蕭何就把這些經史子集保護了起來。
後來項羽進關,雖然一把火燒掉了秦王宮,可收藏在秦王宮裡的上萬本經史子集卻因為蕭何的保護而逃過了一劫,不過,當項莊帶著楚軍第二次打進咸陽時,蕭何卻已經來不及再次轉移了,這些書藉便全部落到了項莊手裡。
後來楚軍遠走九原,項莊燒了大量多餘的糧食,扔掉了大量的輜重軍械,更拋棄了數不清的綾羅綢緞以及金銀珠寶,唯獨這幾十萬卷書藉卻一卷不落地全部帶走了,作為一個穿越者,項莊深知,沒文化是很可怕的。
現在,這些書藉就要發揮應有的作用了。
士族之所以是士族,是因為他們讀過書,比庶族有文化!
世族之所以是世族,是因為他們詩書傳家,比士族有底蘊!
在這個交通不便,書藉傳播更是嚴重依賴手抄的時代,項莊非常確信,這些書藉對於江東的世族、士族以及宗族來說,絕對是一份不可抗拒的重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