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碧月劍> 第七十四章 有趣之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四章 有趣之事 (1 / 2)

“話說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我記得是十來個學員有一個師傅,然後讓我們跟著去鑑別一些字畫古董,剛開始的時候是讓我們跟著去鑑別一些字畫。”

“不過有一天我們的師傅拿過來一個看起來很古老的罐子,那種罐子沒有花紋,而且看起來做工粗糙,只不過上面沾染了許多年代的氣息,讓我們總以為那個罐子很值錢。”

“於是乎師傅也沒有說這個罐子來自哪裡,也沒有說這個罐子的年代,反正就是讓我們鑑別一下真假。”

“從學堂出來的其實哪裡知道這種實踐的東西,紙面上的東西大多都忘得一乾二淨,師傅教的啊東西還沒有完全的掌握,於是乎十來個小學員就圍著這個罐子看,裡面好像散發出來一股怪的味道,有點騷,然後有點香。”

莫瑜還有姜良兩個人在旁邊聽得是津津有味,一邊夾菜一邊聽這個傢伙講故事。

“然後我們幾個人就湊到前面往前看,好像湊得越近就能夠看的越清楚一樣,幾乎都有人能夠用鼻子夠得到了。”這個看起來也是一個酒昏子,一邊喝酒也不耽誤她講一些趣事。

“然後有的人就發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見,看著瓶裡的這些殘渣剩梗,看起來有些時候了,應該不算是假的吧,其實古董和字畫不同,字畫年代久你和年代久那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其中價錢的差距也會到一個很高的地方。”

“但是古董好像就有一點不一樣,古董這個東西還是講究那個年代極其稀有程度,畢竟這不是一個專一的東西,只畫一個名人去寫去畫的,唯一的真品也只有一個,但是古董就不同了,古董這個東西只要是屬於那個年代的東西,其實也就說明這個東西是真的,然後再根據它的品類去賣錢。”

“其實當時的很多學員都是想博得這位師傅的看重,所以說連什麼年代的都不知道就直接說是真的,當時其實我也想說來著,到時候我怎麼越看越好像這個東西很熟悉,而且怎麼會有這樣的味道,我也不記得我的學過知識當中有這一類古董的記載,當時再加上已經有人第一個獻殷勤了,所以說我也不覺得自己能夠說的更好,於是乎就放棄了。”

“這個時候有的學員就隨聲附和了,和前面說的差不多,而且看起來頭頭是道的,為自己的理論增加了好多的理論基礎。”

“其實如果按照我現在的經驗來看的話,一眼就能夠看出來當時那個東西是什麼,至於說這個東西真的是什麼待會我再和你們說。”

“其實那些學員的說辭無非就是以下幾點,說什麼表面的東西沉澱已久,說這個東西具有歷史意義,文物和收藏的價值,體現那個時候的文化,幾乎沒有人能夠具體的說出究竟是哪個朝代。”

“當時我不說話的原因是很多人七嘴八舌的,其實誰不想博得師傅的注意呢?對於師傅的肯定那對於自己今後的發展也是有大大的益處的,所以當時也想說這樣的事情,只不過自己確實也沒有什麼說辭了。”

“最後帶領我們的師傅也沒有說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只是讓他們去一些小攤上去賣,那個時候還是有一些小文物攤的,不過因為大多數是假貨,導致越來越消散,不過當時還是挺有火氣的,於是乎我們的師傅讓我們去輪流賣,看看有人能不能給我出了一個很高的價格。”

“這樣的話就很多人去了,很多人都想去嘗試一下然後得到師傅的肯定,最後得到師傅的真傳,因為擁擠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當時我也沒有排隊排得上。”

“不過終於到了一位學員的時候,正好他售賣的那天,遇見了一個進城賣農作物的農民,看見了這個罐子後,就問我們那個學員說,你拿個尿罐子在街上幹什麼。”

“當時附近的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我們那個學員也羞愧不已,當場就和這個農民爭吵了起來,吵來吵去也沒有一個什麼的結果,但是這個農民就堅持認為這是一個尿罐子,他還說上面有一層厚厚的尿鹼,也就是我們好多學員說的那個沉澱的氣息。”

“最後事實證明也確實是一個村莊用的尿罐,因為農村大多不願意離去上茅房,於是乎準備了一個不經常用的破破爛爛的罐子去盛一些尿液,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再倒出去,而且長時間這個樣子的話,裡面會生成一層厚厚的尿鹼,然後再被師傅放在了泥土裡幾天之後,看起來厚重感特別的強。”

莫瑜和姜良聽到這樣的話之後甚至有點反胃,因為他們是不習慣在夜裡的時候屋裡放一個尿罐的,如果說真的需要接手的話那也會選擇半夜起來。

這種行為尤其在北方更加顯著,只不過莫瑜也是那身懷富貴之人,甚至說屋中就有茅廁,所以說也無需去拿一個這樣的東西。

南方更加不用說了,他們大多數都是一個溫度比較適宜的天,就算是外面的話也不會這個樣子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這些學員看不清楚這個狀況。

不過莫瑜聽到了這樣的趣事之後還是笑了笑,然後問了一下:“後來的情況如何?”

“後來就有幾個學員就走了,可能是因為羞愧難當吧,其實對於我們這批人來說,從商已經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了,官職很難進去,於是乎也只能夠看一下哪個商家比較好。”

莫瑜對這個是深有感觸的,雖說學堂之人總是能夠學到大量的文化,但是並不是每一個都能夠做到盡善盡美。

每年從學堂出來的人是一個很龐大的數量,有的甚至去從軍了,一小部分特別優異的人進入了官職系統,另一大部分人都是在各種商家進行活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