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
怎麼不對?
是人太少了?
還是去的人陛下不滿意?
「回陛下!這名單都是我們幾人深思熟慮過的。不過肯定還有不妥之處,請陛下明示。」範景文略有些忐忑地解釋道。
「說實話,這上面的人朕大多都沒聽過。但有些人卻是有些耳聞,這這這,不都是你們的子侄輩麼?這是何意?不是嫌呂宋遠麼?怎麼捨得讓自己家的讓往哪跑?你攛掇的?」
「這,不敢欺瞞陛下。我覺得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我就和他們多說了幾句。請陛下贖罪!」
「是說,現在去,將來朕不會虧待他們吧?」
「陛下明察秋毫!」範景文低著頭不敢說話,因為裡面也有他的侄子。
「派他們去自無不可,這名單朕準了。但你告訴他們,決定去,就好好做事。若是膽敢有任何逾矩之舉,也別怪朕倒是不給你們留情面。當然,若是做出成績,朕也不吝封賞!
大明的版圖只會越來越大,官位,也會越來越多。朕這樣說,你可明白?」
「臣明白!」範景文看朱由檢沒有生氣的意思,頭也抬了起來。
「回去吧,此事就這麼定了。明日己時,讓他們進宮見朕!」
「是!陛下!」
第二日己時,朱由檢在平臺召見了這些準備前往呂宋任職的官員。
人數不多,只有四五十,年齡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居多,也有幾個年輕的,都是內閣幾位輔臣的子侄輩。朱由檢居高臨下地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大小官員,半晌,平靜地開口了。
「起來吧。」
眾人慢慢站了起來,垂首肅立。
「說實話,你們中的大多數人,朕在昨日之前都沒見過。但既然你們能內閣幾位輔臣推薦,必定各自都有可取之處。朕也相信你們能勝任未來的職位。不過,朕還是要說兩句。」
頓了頓,朱由檢又繼續說道:
「呂宋很遠,即使乘坐我們大明最快的戰船也要在海上航行八九日。你們此去,可以說是背井離鄉,像在京中這般安逸的日子,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了。但朕也可以明確告訴你們,你們承受生活艱苦的同時,也將獲得不可限量的未來。
朕對他們說的完全有效,未來內閣成員的選拔,必須有一位要有海外任職的經驗。換句話說,未來的內閣成員,必將有一位從你們當中產生!而隨著大明版圖的不斷擴大,朝廷需要的官員也會不斷增多!
在呂宋,你們當中會產生至少五位知府。但前提是,你們要讓朕看到你們的能力。你們是第一批!但絕不會是唯一一批!朕會時刻著呂宋的發展,若你們這一批不行。那就換一批!若還不行,那就再換!接下來,就要看你們的了!莫要讓朕失望!」
「臣等定然克忠職守,為陛下,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朱由檢的話音剛落,站在最前排的一名官員朗聲應和道。….
接著身後的眾人也齊聲高呼。
「臣等定然克忠職守,為陛下,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由檢點了點頭,不管以後情況如何,至少眼下計程車氣尚可。
接下來朱由檢給他們放了三天假,讓他們收拾行裝。
並且在三日後舉行了隆重的送行儀式,還給他們按了個響亮的名號:「援宋官員」。
當一群胸前帶著大紅花的官員在陛下親自送別下踏上火車時,才開始有官員意識到自己錯過了一個多麼好的機會。
以陛下營造出來的聲勢,分明對這些官員極為重視。此時去了呂宋,苦個三五年,說不定回來級別就能往上跳一跳。但後悔
歸後悔,也只能等下一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