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
「嗯?」
「您的政務處理完了嗎?」
「沒有。政務是處理不完的。」
「哦,那我的作業也沒寫完。因為作業也是寫不完的。」
我他媽。
朱由檢想揍人。
手上,也加快了動作,快速把落地扇組裝了起來。
「來來來,王伴伴,將落地扇送到太子的書房去!」
「是,陛下,我這就派人送去。」
「你親自去,扛著去!」
讓你老小子剛剛笑話我。
好不容易打發了朱慈烺,朱由檢揉了揉腦門坐在了交椅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他的影響,接觸了太多原本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新鮮事物。今年才五歲多的朱慈烺儼然成了一個問題寶寶。不能再這麼下去了,明年就送他去上小學。
朱由檢搖了搖頭,將這幸福的煩惱拋到腦後,開始處理這兩日積壓的奏疏。
現在的大明,疆域很大,看起來空前強盛,實際上事情也多。
大範圍的災害依然在持續,一直在往南不斷擴散。
陝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這幾年,朱由檢一直讓工部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建造灌既裝置,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打井。效果自然是有的,但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卻只能說盡力了。
好在最近幾年土豆和紅薯的種植在他的強力施壓下推廣的不錯,再加上攤丁入畝減緩了土地兼併的速度,最重要的是,朱由檢現在手裡有錢又有糧,環球系的資金流相當龐大,呂宋,臺灣等地的糧食又源源不斷地運往大陸。
讓他有能力不斷在各處搞基建,建工廠。一方面算是以工代賑,另一方面,也算為以後的生存環境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所以百姓們的生存環境比之原來要強上不少,若說沒有餓死的凍死的,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卻也不至於絕大多數人都活不下去鋌而走險地造反了。
說到稅收,國家稅務局的李自成局長去年提出了一個非常令人痛恨的建議。
攤丁入畝的核心就是隻按田畝收稅,但李局長認為這樣不合理。於是就在一次返京之時找到了皇帝陛下。
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
「陛下,臣在下鄉收稅的過程中發現,按田畝收稅,看似合理,實則不太公平。」
「哦?怎麼個不公平法?你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稅,還不公平?」
「陛下,我到地方走訪查稅的時候,發現那些以往不交稅的,往往都是當地計程車紳。這些人靠著功名,巧取豪奪了一畝有一畝良田。就如山東一個府的望族,人送外號「頂一縣」。意思就是說他擁有的土地比一個縣的地都大。
像這樣的人,按畝交稅,看似公平,但無外乎讓他稍稍肉疼了些。頂一縣還是頂一縣,傷不了根本。但該沒地的百姓,手裡還是沒地,雖說沒地不交稅,但也是吃不上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