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兵善戰,悍不畏死。
這一點在軍事力量十分強大的明朝初期還沒體現出來,但到了中後期,土兵就成了大明軍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朝施行的一直以來都是“以夷制夷、以蠻攻蠻。”的政策。所以一般土司都會有專屬於自己的較為強大的土兵。朝廷強大時,自然對土司擁有絕對的權威,但一旦讓他們看到朝廷軍事力量衰落,很可能就會產生叛亂。
像播州楊氏、奢崇明等都是如此。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土司的權利在自己的部族裡是至高無上的,甚至說是皇帝也毫不誇張。土皇帝當慣了,發現上面的真皇帝不行了,有異心也是正常。再加上一些流官對土族百般欺壓,自然就比較容易挑起和朝廷的對立,一點就著。
而普名聲就是如此。
不過他純粹是實力壯大之後難掩自己內心那顆騷動不安的心。
他倒也沒想著將老朱家的江山據為己有,他清楚自己沒這個本事。但幻想著有一天能達到大理段氏那樣的高度說不定還是有機會的。
現在的他正在積極地為這個崇高的理想而努力著。他手下的兵經過從徵奢安之亂的厲兵秣馬,戰鬥力非常強悍。這也是他覺得可以和秦良玉的白桿兵鬥一鬥的信心來源。
土兵們在他的指揮下朝河對岸奮勇衝鋒。
一個接一個地踏上竹筏,如履平地。
“放箭!”
站在城寨上指揮的那天福眼見對方進入弓箭的射程內,立刻大吼一聲,率先鬆開了手中的箭。
持弓的土兵也跟著朝竹筏上的叛軍土兵射去。
雙方離得近,叛軍土兵身上又未著甲,在弓箭下自然是一個個地倒下,竹筏下面的清水河水開始被鮮血染紅。這不但沒讓進攻的叛軍感到害怕,反而激起了他們的兇性。
站在岸邊指揮的沙溢見手下的土兵倒下不少,心疼壞了,氣得直跳腳。
“衝上去!全部衝上去!”
聽到命令的土兵自然是勇往直前。
沙溢只想著讓自己的人往前衝,壓根兒沒考慮竹筏的承重能力。為了顯示公平,衝鋒的時候普名聲和沙溢的土兵分列兩側。
左邊的是普名聲的部下,右邊的是沙溢的部下。
沙溢這邊拼了命的喊著讓自己的部下往前衝,慢慢的,普名聲發現不對了。
“別他孃的衝了!竹筏都他孃的沉了!”此時的右側的竹筏已經被士兵壓的沉到了膝蓋。“老沙!你他孃的是不是腦子被驢踢了!這是竹筏!不是你家後院的菜地!能經得起這麼多人麼!?”
聽到普名聲的叫喊,沙溢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低階錯誤,正想下令讓土兵們往回撤一部分,但為時已晚。
由於左右兩側竹筏承受的重量不同,在卡卡幾聲後,幾根連線竹筏的繩索直接斷裂了。
竹筏再也承受不住士兵的重量,直接翻在了河裡。
“喂喂!你別拽我的褲子啊!”
“我不會游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