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山高皇帝遠的,朱由檢也幫不上什麼忙。往遼寧的移民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便是前期的基礎建設問題。
遼沉地區還好一點,由於黃臺吉一直沒放棄,土地拋荒還不算太嚴重。但沉陽以南的大片土地,已經基本處於荒廢狀態,地裡長滿了雜草。
《最初進化》
不過還好荒蕪的時間不長,開發難度不高,在各地官員的帶領下,一些良田再次被開發了出來。用不了一年,這些土地在他們的照料下,會重新變成沃土。
而方正化到了之後,第一件事情便是跟著工部徐光啟派來的人一起在鞍山,本溪兩地尋找鐵礦和煤礦。
很快便有了收穫。鞍山的大孤山鐵礦,本溪湖煤礦。
這讓方正化振奮不已,既然有鐵又煤,那鋼鐵集團就絕對不是紙上談兵。
他立即組織人手開始做開採的準備,但鞍山本溪兩地距離有一百多里,就算礦產開採出來,運輸也極為不便。為此,他專門請示了朱由檢,看看能不能在兩地之間修一條水泥路。
朱由檢得知之後,立馬找來了範景文商議此事。
“範卿,方正化傳來訊息說,已經在鞍山發現了大型鐵礦,本溪發現了大型煤礦。但兩地相距甚遠,問朕能不能修一條水泥路出來。你覺得此事如何?”
“陛下,為何不修建一條鐵路?豈不是更方便?”
就是啊,朱由檢也愣了,怎麼忘了這茬了。
“朕也不知。興許是眼下鋼鐵廠還沒投產,從內地運輸不便,暫時沒有能力修鐵路吧。”
“臣建議先修一條水泥路,等鋼鐵產量上來之後,再修建一條鐵路。”
“有道理,要說運力強還是得靠火車。雖然前期造價大,但後期用起來也方便。範卿你看,鞍山,本溪,沉陽呈三角之勢。咱們可以直接把三地道路全部修通。從鞍山到本溪,從本溪到沉陽,再從沉陽到鞍山。以沉陽為依託,鋼鐵集團的發展潛力將非常巨大。”
範景文呆住了。
陛下的腦袋裡裝的東西為什麼如此之多?
既然決定了,那說幹就幹。
他命徐光啟找來了當初在邊關修水泥路的三人。
山西太原的翁守運、河南開封的鄒元、江西吉安的郭吉臣。
他這次沒有再招標,而是把三條水泥路的修建直接分給了三人,並且依然才用三三四的付款方式。
三人自從上次獲取了水泥的經營資格後,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
他們在各自的家鄉成立了水泥廠,專業生產水泥。
由於水泥路修建快捷,堅固耐用,很快便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從城中主要幹道,到富商的園子,水泥以極快的速度推廣開來。
三人聽了徐光啟的要求,二話不說,當即開始組織人手開始到遼寧建廠修路。三人本就是嗅覺靈敏之輩,看似千里迢迢地跑到遼寧去建廠好像費力不討好一樣。但整個遼東那麼大,建的水泥廠總不會用一次就荒廢掉吧?以後賺錢的地方多了去了。朝廷手裡有現成的技術,自己建廠毫無問題。為什麼要用他們,不過是他們手下熟練地工人多而已。
朱由檢也正是這樣想的。若是朝廷建廠,還需要招募工人,組織人員培訓,麻煩不說,還耽誤時間。這三個人手下有現成的工人,修水泥路根本不費事兒。既節省時間,也多花不了多少銀子。
在朱由檢和內閣等人的規劃統籌下,遼寧大基建,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而遠在臺灣的吳又可,卻遇到了危機。
他從漳來村出來後,便到各處漢人聚居的地方行走。
第一站,他來到了一個叫雙溪口的地方,這個地方居住的漢人大約有一萬多人。吳又可一表明身份,便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在他們看來,京城來的太醫,那是專門給皇帝治病的。能來到他們這給他們治病,是他們的榮幸。
吳又可便在當地住了下來,開始推廣起疫病防治辦法來。
期間又治好了幾個得了瘧疾的病人,名聲大震。
幾天後,推廣工作結束後的吳又可離開了雙溪口,去了加哩林。又在加哩林呆了幾天,準備折返前往北港,那裡的漢人最多。
但去的路上,卻被幾十個紅毛夷給攔了下來,態度強硬地把他請到了熱蘭遮城。
此時的熱蘭遮城還叫奧倫治城,是荷蘭人在島上進行海貿,蠶食臺灣的中樞。
荷蘭人把吳又可帶到城裡之後,就把他安排在一個小院子裡,嚴加看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