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公爺接下來作何打算?”崔鳴吉沒有接張之極的話頭,畢竟背叛並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但卻悄悄改變了對張之極的稱呼。
“崔院君有何高見?”張之極也沒有回答,而是微笑反問。
“若是公爺把其他城池駐紮計程車兵都撤回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趁機作亂?”
“哈哈!若是有呢?”
“那說明朝鮮離開了大明就真的沒有安寧之日了。”
“本將軍也不願看到這種事情的發生,可我軍本就是過來幫助你們趕走建奴的。怎能長期在這駐紮呢?名不正言不順啊!”
“若是全國百姓共同的意願呢?”
“這...那就要勞煩崔院君多做百姓的工作了。”
“好說。”
兩人相視一笑,共同端起了酒杯。
第二日,張之極下令讓駐紮在各個城池計程車兵撤離。
當日夜
一股不知道從哪來的流寇襲擊了汶山,在城中劫掠一番揚長而去。
城內百姓死傷數十。
接著是開城、稷山、青州、海州等地也相繼發生暴亂。一時間,整個朝鮮陷入了混亂。
朝中大臣聯合求見了張之極。
“將軍,各城的守軍不能撤啊。你們這一撤,百姓可遭了殃了!”
“那怎麼辦?本將軍總不能在朝鮮駐紮一輩子吧?我可是有家的人,我手下的兵也是有家的人。自己家不呆,替你們看家護院兒?憑啥啊?陛下仁慈,不忍你們百姓受苦。可當兵的也是他的子民。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們就捨得讓仁慈的陛下為難?我已經向陛下請旨了。約定的日子還有五天,時間一到我們就走!”
說完命人把一眾大臣趕了出去。
“這可怎麼辦才好啊。”
“是啊。過幾日明軍一走,這王城不也得亂了套?”
“就是啊。家裡的產業可都在這,被搶了可怎麼辦?”
眾人沉默了。
你個傻逼怎麼把實話說出來了。
咱們是為民請命。
“要不,去問問崔院君?”
“也行!”
一眾人又簇擁著來到了崔鳴吉的府邸。
“院君啊。我們剛剛去見了大明英國公,說是過幾日再找不出宗室的人,他一定會撤兵。不能讓他走啊!”
“想想辦法啊院君!”
這些人一個個有家有地,有田有產。誰都不想國內局勢動盪,好不容易在前兩次的風暴中僥倖苟活,誰願意整天提心吊膽的過活。
崔鳴吉靜靜地聽完他們七嘴八舌的議論。
“明軍千里迢迢出兵幫我們趕走建奴已經是仁至義盡。常言道,國不可一日無君。眼下宗室已經全部死於賊手,明軍一退。我朝必將四分五裂,戰亂不休啊。介時受苦的,還是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啊!若想我朝百姓能安穩度日。恐怕眼下,只有一條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