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上吊的訊息讓朱由檢一陣沉默。
照眼下的發展,自己上吊的可能性倒是不大了。但你李倧那形勢也不用上吊啊!
南下渡海,直接投入大明爸爸的懷抱不好嗎?幫你打個阿敏不是小意思嗎?
不過人都死了,再說這些都沒有意義了。
朝鮮是大明的藩屬國,出兵幫助李氏王朝名正言順。
這一仗肯定是要打,關鍵是怎麼打。
“李卿,你覺得眼下進攻朝鮮的話,該怎麼打?”他召來了兵部尚書李邦華,想聽聽他的意見。
“宜早不宜遲,眼下阿敏立足未穩,在百姓間的基礎尚且薄弱,我們可以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對朝鮮發兵。”
“這點我知道,眼下派多少兵馬合適?”
“不宜過多,朝鮮路途遙遠,補集不易。但少了也不行,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少了城攻不下來。臣以為,至少五萬。朝鮮兵不足為慮,最應該重視的還是阿敏麾下的一萬八旗兵。”
朱由檢點了點頭。五萬算是比較適中的一個數目。攻城戰和野戰不一樣,就算己方的火器犀利,傷亡也絕對不會少。他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己方士兵的傷亡。萬曆年間的援朝抗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也讓大明元氣大傷。眼下國內形勢一片大好,不能把自己好不容易營造的大好局面給葬送了。用最少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才是他最想要的結果。
他派人把火器專家畢懋康和孫元化叫了過來。
“老畢,你那最近有什麼新的研究成果麼?”
“回陛下,臣一直在研究後裝火槍,不過暫時沒什麼進展。”
畢懋康搖了搖頭,回答道。
朱由檢又看了看孫元化。
“你呢?”
“回陛下,臣也沒什麼進展。”
朱由檢點了點頭,讓兩人暫時回去。
就算研究方向是對的,研究成果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出來的。
他又找了了宋應星。
“你會造炸藥嗎?”
“臣略知一二。”
“朕說的是那種烈性炸藥。”
“陛下說的是TNT吧?”
“咦?你怎麼知道?”
“陛下給的化學書上有,還有黑火藥和白糖。”
我給你的化學書裡有這?我怎麼一點印象都沒有?連加點白糖大尹萬都知道了?
“TNT你能做出來嗎?”
“可以。把甲苯硝化就可以造出來。三段硝化法最快,成本最低。但是有個難處。”
“快說!”朱由檢有些焦急,有困難找我啊!
“一段硝化中甲苯硝化成MNT,二段硝化中MNT被硝化成DNT,三段臣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