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思考著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發現入夢者,這個時候,一個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穿著校服,大約10歲左右的年紀,不同於其他孩子都有家人來迎接,他就這麼低著頭,一個人慢吞吞地走在人行道上。
頭髮好像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打理了,劉海垂了一部分下來,擋住了他的眼神。
因為肩上揹著有些重量的書包,他的身子微微有些向前傾。
而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異於其他孩子所散發出來的氣息:沒有朝氣、沒有活力,甚至有一些陰鬱。
從他的身上,我感受不到一點兒屬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該有的積極向上的情緒。
是因為家庭原因嗎?我猜測著,比如說家暴。
但隨後我又否認了這種想法,雖然瞧不太清楚他的模樣,但依稀能夠看到從他白皙的臉蛋上透露出來的一種健康。
長期處於家暴家庭的孩子,不僅僅是身體上,就連心理,也會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這樣健康的膚色,是絕對不可能出自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家庭能帶來的。
他的頭髮雖然有些長,但打理的整整齊齊。
衣服、書包、鞋子,也是乾乾淨淨的,他的衣服上,甚至連一絲褶皺都沒有。
看來,這個孩子的家境還算不錯,至少有一個人是經常負責打理他的起居。
但同時,我又感覺到了一些反常,10歲左右的孩子,正是放飛自我最是調皮的年紀,但他能在上完一天學後,還能保持這麼整潔的狀態。
我相信,在學校裡,他應當是屬於老師們眼中的“乖孩子”,也許,同時還是其他家長拿來教育自己子女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一個正常的“乖孩子”,也不應該會給別人一種陰沉的感覺,就好像……他身上揹負了什麼巨大的痛楚一樣。
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能讓一個原本天真可愛的孩童成長至如今的樣子呢?
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探究,我抬腳跟了上去。
原先,我以為男孩的家人沒有來接他放學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家就在附近,但跟著他走了快有二十分鐘,他仍然沒有一絲要停下腳步的意思。
慢慢的,他的體力有些不支了,在從一個長椅邊走過的時候,他停下了腳步,把書包放在了上面,然後揉了揉自己的肩膀。
我能夠想象到,這笨重的書包肯定把他的肩膀處勒出了兩道紅痕。
揉捏了一會兒後,他從書包裡掏啊掏,掏出了一部手機。
我:“……”
果然,表面上乖巧的樣子都是裝出來的吧,小學生不允許用手機這條規定我還是知道一些的。
他大約是想給誰發資訊,操作了幾番之後就這麼一直盯著手機的螢幕,像是生怕會錯過什麼一樣。
但資訊就如石沉大海一樣沒有一絲回應,他就又直接撥打了電話過去,靜待了一會,那邊的人還是沒有把電話接起。
他把手機重新塞回書包,臉上有一些落寞。
他抬頭看了看天,眼前的碎髮都側至兩邊,我終於看清了他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