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堂的掌櫃老殘是第一次見到楊崇,心中暗暗奇怪,楊崇跟在獨狐篡的後面,沒有一點隨從的拘謹,談笑風生;對沿路的珠寶十分喜歡,卻沒有那種貪婪的迷失,老殘斷定,這是一個不好對付的年輕人。老殘不姓老,姓舒,叫舒遊,老殘是業內人給他起的外號,叫著叫著,人們就忘了他原來的姓名。
得知獨狐篡想看一下那三件寶物,老殘立即把兩人帶到一個戒備森嚴的偏廳,即使是老殘,也是先和對方通稟,才被允許帶人進去。偏廳裡三件寶物都分別擺在裝飾精美的盒子裡,每一件邊上都站著兩個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並且不許人碰寶物;楊崇望著老殘,苦笑道:“不給碰,怎麼確定真假?”
“真假?”一個猶如天籟的聲音從牆角飄過來:“楊崇,就憑你,也能看出真假?”
楊崇扭頭一看,竟然是在無竹觀見過的甄雪晴,頓時眼前一亮,施禮道:“甄姑娘,或許有這個可能呢?”
甄雪晴靈逸的目光從楊崇臉上掃過,似乎能看透楊崇的心思,笑道:“楊大人既然這麼有興趣,雪晴怎能阻攔,楊大人請便。”
楊崇的手從木棉袈裟上輕輕掠過,笑道:“這件是贗品,袈裟的材料不對。”
老殘頓露不忍之色,甄雪晴毫不動怒地問道:“楊大人所言有何憑證?”
楊崇不慌不忙地說道:“漢明帝是信佛之人,賞給天竺高僧攝摩騰的木棉袈裟一定是按照佛門傳說來編織的,佛門的木棉袈裟其實就是金縷袈裟,兩種不同顏色的木棉花織成的布加上金絲線縫製,這些都沒錯。問題是交州進貢的木棉花是紅色的,叫烽火,源自於南越王趙佗的命名,滿樹紅花似烽光;白色的紗應該用的是高昌棉。”
甄雪晴輕輕問道:“楊大人難道認為,漢明帝劉莊傾全國之力也找不到白色木棉花嗎?”
楊崇正想反駁,突然發現自己一個從蠻島回來的人,不應該懂得太多的中原歷史,小心翼翼地說道:“這等稀罕物,若是找到了,就算正史沒有,野史上也應該有記載。”
甄雪晴對楊崇一下子縮回去有些不滿,帶笑不笑地說:“白馬寺自有定論,楊大人不如看看那把魚腸劍。”
淬天閣的魚腸劍是一把青銅短劍,劍身短而扁,略起稜脊,斜從而寬,劍尖收狹,稜脊兩側各飾有云雷紋,劍身格、莖和箍上也有捲雲紋,是典型的春秋越國銅器。楊崇在網路上曾看到二十餘把越國青銅劍,似乎都比這把劍長,楊崇伸手掂起劍,劍身光亮平滑,看上去就鋒利無比。
楊崇敢斷定,這把劍和秦始皇陵墓裡的劍一樣,都是經過了鉻鹽氧化處理的青銅兵器,具有防腐抗鏽的良好效能。現代鉻化處理技術是美國在1937年、德國在1954年分別獲得發明專利權的,而且防鏽一般只能保持六十年左右,古人是怎麼掌握鉻鹽氧化處理技術的,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是一個謎。
至於是不是魚藏劍,楊崇根本不感興趣,既不是練武人,也不想憑著一件文物炫耀,楊崇關心的是,這把劍在隋朝能不能打造出來。楊崇看了足足有一炷香的時間,才把魚腸劍放回盒子中,搖著頭說:“我判斷不出來。”
這句話大出甄雪晴和老殘的意外,楊崇剛才看魚腸劍的專注和投入是十分明顯的,無論楊崇的眼光,還是楊崇手中的動作都表明,楊崇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只有一旁的獨狐篡心裡清楚,楊崇壓根就不會辨別真假,楊崇看的是這把劍的材料、形狀和工藝,為了迷惑老殘二人,獨狐篡故意說:“這才正常,楊崇,你不可能什麼都懂。”
看兩人立馬要溜的架勢,甄雪晴美目流盼道:“二位不如把那塊玉一起看看吧,老殘,你給他們說說。”
老殘清了清嗓子說:“這塊玉佩應該是春秋戰國時的東西。白玉無瑕,龜體圓雕,玉龜的頭部、四足及尾部略外凸,龜背隆起,上刻規整的陰線紋,表面拋光,偏中橫穿一孔,現在用金鍊子穿著,最讓人稱奇處,就是玉龜的腹部雕著一匹馬。”
甄雪晴提起金鍊子,沒見手上有動作,玉龜的腹部暴露在楊崇眼前,果然是一隻不會自己走路的木馬,隨巢子把木馬雕刻得四四方方,馬腿也是筆直地朝下,難怪周謙說這是笨馬。。整個玉佩因為年代悠久和經常擦拭,玉佩的表面包覆著一層厚厚的硬漿,看似帶油性而光亮,很像玻璃的光澤。
楊崇雖然不會武功,但是身體語言的掩飾非常有經驗,就像在現代社會淘到一件真的宣德爐一樣,楊崇毫無興趣地看了玉佩兩眼,眼光便不再關注。獨狐篡既然是玉海齋的老闆之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玉器多少有些研究,又和真正的毒龍客週三笮討論過這塊玉,便問道:“老殘,你說說玉的來歷。”
老殘點頭笑道:“趙國公,按照小店幾位掌櫃的看法,這塊玉應該是有特殊的含義,也就是說信物、紀念品、標誌等,甄姑娘告訴老朽,淬天閣是在百年前一場大戰中得到這塊玉佩的,之所以知道玉佩珍貴,是因為攜帶玉佩的人是崔慧景,就是那個在南齊造反,兵敗身亡的崔慧景。”
甄雪晴看楊崇有些迷糊,便曉得楊崇不清楚崔慧景是誰,便簡單地介紹了一遍崔慧景的故事,楊崇聽到“崔慧景單騎行至蟹浦,被漁夫殺死”時,斷然道:“那漁夫就是你們淬天閣的人,要不然你們也得不到這塊玉,就衝你們殺了清河崔家的人,得稱讚一句,果然是好膽量。”
獨狐篡三人哭笑不得,楊崇考慮的竟然是這方面的問題,不過誰也不能證明漁夫不是淬天閣的人,不料楊崇跟著說道:“你們應該去問崔家,這塊玉佩是做什麼用的?”
甄雪晴無奈地瞟了楊崇一眼說:“我們在五十年前,就和崔家開始商討這件事,崔家的回答是不知道有這東西,估計是崔慧景戎馬一生中,在什麼地方意外得到的。”
楊崇明白,甄雪晴沒有說實話。不就是一塊玉佩嗎,崔家要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淬天閣為什麼費盡心思要來鑑寶,其實就是希望能把訊息傳出去,看能不能守株待兔,遇到只把一頭撞在樹樁上的兔子。楊崇清楚,唯一會成為兔子的,只可能是鹿石子的後人或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