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想了想,問戴胄:“單雄信安排的人員有沒有濫竽充數的?或者說單雄信為什麼這麼安排,作為一個將領,單雄信應該知道這些事是瞞不住的,遲早會傳到長安,他這麼做總得有了說得過去的理由。”
戴胄苦笑著說:“這是姜尚書臨走時給單雄信安排的事,所以尉遲恭和拓跋安虎都沒有反對,只有楊機不同意,認為單雄信的權力不應該這麼大。越王,我不清楚長安這邊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河西是你起家的地方,說實話,這種做法有悖常理、”
這是寒門的悲哀,像房玄齡遇到這種事,可以讓在長安的故舊和盧家幫助打聽,戴胄則不行,有分量的人,他一個人都找不到,只有跑到上司這邊來拿自己冒險。楊崇明白戴胄是擔心以後出事,楊機的不同意同樣是這個原因,點點頭說:“我曉得了,現在河西沒有人選可以換了,你還是需要多辛苦一段時間,至於姜奪、單雄信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我會來處理。”
戴胄見楊崇拒絕,無奈地起身告別,張果老隨後走進書房問:“要不要我出面與姜奪談一下?”
作為師傅,張果老不想看著姜奪在楊崇面前栽跟頭,單雄信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別人非議和猜疑,就算楊崇再信任姜奪二人,也必須做出處理,否則此例一開,後果就會相當嚴重。楊崇笑笑說:“果老,你說沒有用,現在都希望我離開長安的時候能主持政務,元威已經提出來,明年致仕,就是感覺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來主持事務。”
張果老好奇地問:“你有人選了?”
楊崇肯定地說:“必須有。在我動身前往大利城之前,一定要解決這件事,和突厥的戰爭不會在幾個月結束,甚至是三到五年的時間,我不想這段時間,長安出什麼么蛾子,影響大軍在前線的行動。羌族的動亂,最大程度地替突厥爭取了時間,讓我們把軍隊的行動拖後了半年,甚至是一年,對我們非常不利。”
張果老聽出了楊崇的不滿,楊崇是個很能忍的人,能把無數的心思埋在心底,但是有些習慣性的動作是不能掩飾的,張果老看多了自然知道。張果老笑笑說:“楊崇,聽說張掖新送來的葡萄酒不錯,晚上我們喝點,我這就去廚房要他們準備一桌素齋。”
楊崇調整了下心態說:“也好,今天晚上正好沒有事。”
楊崇和張果老剛喝了一杯酒,姜菲就來了,王府的訊息很難瞞過姜菲,戴胄留下來密談,肯定是楊崇的親信有關,元家、崔家、獨狐家現在在河西的人員一掃而空,最後一個元仁惠也調到了洛陽,那麼戴胄談的人十之八九是姜奪或單雄信。能讓張果老親自跑到廚房去安排菜餚,那就不會是單雄信,一定是姜奪。
楊崇起身接姜菲坐下,給姜菲倒了一杯果汁說:“注意點身體,有些事你我急是沒用的。”
楊崇在夫妻間很少說謊,這麼說肯定是主意已定,姜菲頷首問:“你可是準備攻打突厥了?”
楊崇搖頭說:“康鞘利要來長安了,帶著一千匹突厥馬。戶部和禮部已經在準備響應的物資,包括鐵犁在內。我還是打算給頡利一次機會,看他是不是真心想與我談論和平,只要有一絲希望,我都會爭取,這關係到突厥上上下下以後是不是會相信大隋的誠意,我不想在佔領大利城後,讓十多萬百姓變成奴隸。”
姜菲凝視著楊崇說:“難道你還有其他手段,要知道現在最不希望你們達成協議的是義成公主和李世民。不管你怎麼做,他們人在大利城,近水樓臺先得月,總能在你的辦法中找到缺陷,最後讓頡利改變主意。”
楊崇自信地微笑道:“頡利不是僑置十五國嗎,我們就從這十五座城開始,我已經與火羅談過,那十五國不是信奉火祆教就是信奉佛教,只要是信任火祆教的就由他去建立祆祠,信佛教的由草堂寺派僧人去宣傳佛教。他們去後,會表示能和河北的商號聯絡上,幫助那裡的商人做生意。”
火羅肯定是希望在河北重建祆祠,想必在那裡會施展他的影響力,讓那些信徒的態度轉向大隋,一旦十五國的均衡被打破,雁門郡就等於不戰而獲。姜菲沒想到楊崇還真的琢磨出了辦法,高興地喝下半杯果汁,問道:“我們能幫你什麼?”
楊崇說道自己得意的事,信口說道:“你們還真的能幫我,從宮中和女兵營的作坊裡挑選一批織女,我準備在絳郡開設一個織坊,可以讓突厥的權貴來參觀,和他們直接做羊毛生意,甚至允許他們派人來學習織毛毯的技術。等突厥的大規模推行毛毯的時候,必定會增加羊群和女工,我們就用糧食去換,時間一久,這部分權貴就會和我們一條心,對了,這叫滲透。”
姜菲和張果老不得不說,這方法殺人不見血,好毒。這些權貴把毛毯獻給頡利是一文錢都得不到,給楊崇還能換糧食回去掙一個高價,在這種利益的驅動下,遲早會有人被長安收買。如果頡利可汗出面阻止這種行為,勢必會激怒這些突厥權貴,只要楊崇安排的人稍加利用,就能製造出各種事端。
難怪楊崇還能沉得住氣,這是利益的另外一種手段,比氣勢洶洶殺到雁門郡更加陰柔,也更加有殺傷力。張果老和姜菲都是有理想的人,深刻明白信仰和機會的重要性,姜菲所有所思地說:“你答應了火羅的條件,允許在河北重來襖祠?”
楊崇喝下杯中酒說:“我不能為了擔心日後耽誤眼前的事。我同意了在長安、洛陽、太原、平城、伊吾、武威、鄯善、雍縣八地和吐谷渾商路的五個點設立襖祠。火羅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畢竟他們在突厥幾乎沒什麼信徒,在關中、幷州、河北三地都有著數以千計的信徒,孰輕孰重,火羅應該一目瞭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