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兄弟不需要隱瞞,崔處直也希望在座的人以後都能有光明的前途。笑道:“因為越王放不下他們,希望這兩個人能成為朝堂上的棟樑。如今前面還有兩批老人,越王自兼大丞相,假如有一天,越王稱帝了呢?”
崔鳳舉三人恍然大悟,楊崇若是稱帝,除了不大管事的蔡王楊智積,楚王杜伏威就是第一權貴;姜奪是王妃姜菲的哥哥,將來的國舅爺,不犯大錯是不能隨便棄用的。如果兩人不能和睦相處,那就是朝堂上的大事,遲早會形成兩派相鬥,而相鬥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兩人會被其他人利用,成為犧牲品或權臣。
崔鳳舉曾經在那種日子裡度日如年,喟然嘆道:“當年我若在楊崇這個年紀能懂這些,興許就是不一樣的人生。二弟,這楊崇才多大,竟然老道如此,是天下人之幸,是我們士族不幸。”
崔民壽皺眉問:“越王和他二人年紀只相差一兩歲,難道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崔處直笑道:“楊崇和張果老、馮齊整原來有個計劃,帶著船隊去大秦,還有那個據說是商人逃亡去的美洲。結果被宇文愷、姜菲、孫思邈狠狠地說了一頓,他們硬是要楊崇發誓,今生不離開中原,結果楊崇又制定了一個去南洋的計劃,到流求、占城等地去一趟,那可是大隋的領地。”
原來如此,楊崇要是抱著這樣的理想,肯定對帝位不熱衷;楊崇去南洋一趟,就算是一路順風,也需要一兩年時間,長安要是出了事,楊崇鞭長莫及。崔元遜有些失落地說:“那楊崇也不像個天子的樣子。”
崔鳳舉大笑道:“天子什麼樣子?翻翻史書,花天酒地,荒唐怪誕的皇帝比比皆是,楊崇南定山越,西收羌族,北面擊敗突厥、高句麗,可比那些人強多了,就是楊堅楊廣恐怕都有所不如。有點嗜好這不算什麼,楊崇去占城那些地方肯定不光是為了遊玩,重點恐怕還在嶺南。”
崔元遜猛然醒悟,嶺南說起來歸附長安,其實林士弘、馮盎、寧長真都是各自為政,一副藩國的樣子,楊崇若不想來硬的,恐怕其他人就沒有相對的手段,最後還真是隻有楊崇擺得平。崔處直看崔元遜明白過來,笑著頷首說:“你回去好好幹,漁陽郡的一舉一動楊崇和崔瑤都看著在,你要和元弘善在登州一樣,除了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不要管。聖人不是說了嗎,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楊崇也希望姜奪和杜伏威不爭,所以出發的同時派八百里快馬回去報信,在洛陽的時候和郭子高談馬鈴薯的事又耽擱了兩天,可是等楊崇到長安的時候,兩人的病還沒好,整整一個多月沒上班。於是楊崇進入長安的第二天就要去看望兩人,被房玄齡攔住了,房玄齡的意思很簡單,到這個份上,楊崇是先看哪一個後看哪一個,都可能被搬弄是非。
楊崇擺擺手說:“我不在乎。”
房玄齡正色說道:“越王,你是宰相肚裡能撐船,但是跟在杜伏威和姜奪身後的那些人可是會起疑心的,一個多月時間,個個神經都繃得緊緊的,架不住一點風吹草動。除非你準備動一批人,或者你幾年之內不離開長安。”
楊崇自問這兩點一點都做不到,只好虛心請教:“你說怎麼辦?”
房玄齡輕輕鬆鬆地說:“盧彥卿不是回來了嗎,他是尚書左僕射,可以代你傳話,按照官秩等級先去拜見杜伏威,再去看望姜奪。如果兩人病還不好,你就可以安排御醫和孫思邈去看望了;你現在應該去看的是宇文愷,孫思邈說了,恐怕大限將至,靠著藥力難以迴天,我和司空行認為,墨門的事比政事堂更復雜。”
楊崇曉得房玄齡沒有說錯,由於馮齊整是樓觀道的人,宇文愷一旦不行,墨焯書院等幾處的山長只有自己出任,這樣一來,那些地方的人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恐怕自己兼任後,有些事朝堂的官員都不敢過問。楊崇讓人去請盧彥卿到樞密院商議事情,問房玄齡:“你有什麼好辦法?”
房玄齡淡定地說:“不如把墨焯書院拆開來,按照你過去的設想成立氣象、礦產、機械、農業、造船五個學院,氣象、造船劃入樞密院,農業劃給司農寺,礦產機械依舊留在書院裡面,至於食品那些專業就併入墨莊,藥材專業和大興醫塾成立一個醫學院。”
依照房玄齡的操作,墨焯書院一下子縮小四分之三,那就是給外面一個訊號,這個書院是大隋的,不是楊崇個人的。楊公卿、天棄等人感覺不可思議,這麼一劃分,書院中的很多秘密就難以保留;楊崇想了想說:“就按你說的劃分,但是整體轉到那些學院的只有目前一年級和兩年級的學生,三年級以上採取自願的態度,併入官府的學院就是四年級畢業,和書院不一樣,不需要做長遠的培養。”
房玄齡和楊公卿只有暗贊楊崇考慮周到,進入官府的學生遲早會被上司、士族拉攏,甚至以後士族成立與楊崇抗衡的書院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楊崇這樣一來,讓很多想離開墨焯書院另行發展的人,就不得不掂量掂量,至少在一個時間段裡,墨焯書院依舊能保持自己的優勢。
盧彥卿到後,房玄齡便去隔壁的房間面授機宜,楊公卿低聲說道:“越王,不能每次他們挑起事頭,都要求我們讓步。玄齡是個好人,就是耳朵根子太軟。”
楊崇欣慰地看看楊公卿說:“公卿,我明白,但是我準備用玄齡,有些事就要付出代價,這次回來,我還有個想法,就是在昆明池附近建一個軍事學院,和這幾個學院一起推出,歸兵部掌管,由魚俱羅做山長,你安排人,去把魚俱羅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