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墨者榮耀> 第498章 三戰洛陽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98章 三戰洛陽4

王世充心中著急,給太尉段達下達了再招募五萬人的任務,洛陽城中現在唯一不缺的就是盔甲武器,原本在楊廣時期就常年保持五到六萬套庫存,供給河南河北的府軍;消滅瓦崗軍後,王世充又獲得大批戰利品,庫存一度超過十萬套,雖然王世充一直在擴軍,但是庫裡滿足五萬人的裝備還有。

王玄應疾步進來說:“我剛才去見了祖師爺,他說願意去替父親去長安奔走,促成楊崇議和。”

王玄應嘴裡的祖師爺就是洛陽玉清玄壇的主持王遠知道長,茅山上清道的當代第一人,是楊廣、李密、王世充三人的師傅,算得上半仙之體。如果說洛陽還有誰是王世充惹不起的,就是這一位了。王世充走了一圈,吩咐王玄應說:“你祖師爺能開這個口,說什麼也得試一下,我們招募軍隊需要時間;長安是樓觀道的地盤,無須擔心你祖師爺不回來,多準備一點珠寶帶去,讓你弟弟打點一下楊崇身邊的人。”

楊崇不缺錢,不代表楊崇的手下不缺錢,王玄應答應一聲,急忙去辦,準備珠寶,派人去通知河西軍;王遠知的聲望不是蓋的,和張瑾也是舊識,楊崇的回信很快到了,歡迎王遠知道長前往長安,並表示只要王世充取消帝號,這件事有的談。

都打成這樣,還有的談?

群臣驚訝中,楊崇派崔民幹為使者,釋放張青特,請兩人前去說服竇建德歸附長安,開出夏王、右僕射、河北山東行臺大元帥、自行開府的條件。王遠知到長安的時候,楊崇派虞綽在十里長亭替自己迎接王遠知,楊崇自己在越國公府大門口親迎。

王遠知和楊崇互相見禮,微笑著說道:“當年崔家主曾帶來國公一方硯臺,後來國公送來各種稀罕物,貧道便知曉塵緣裡有了絕頂之人。”

王遠知已經九十多歲,頭髮上竟然還有黑絲,面色紅潤,牙齒齊全,說話聲音平和;楊崇一面說些客套話,一面心中暗暗嘀咕,難怪故人想修仙,想長生不老,王遠知這樣子比一般五十歲的人活的還好,有機會一定要問問秘訣。

王遠知在客廳落座後就問:“國公願意和談,可是真的?”

“真的。”楊崇沒有一絲拖泥帶水,很乾脆地說:“我不想洛陽軍民再有大面積的死傷,只希望王世充是真心歸降。我的條件很簡單,雙方維持現有地盤,王世充可以做鄭王、洛陽留守,考慮到他出爾反爾太快,部隊必須在六萬以下,多出的武器裝備運出洛陽;長安對洛陽的禁運將延續兩年,不過長安可以同意洛陽的良籍、商籍、賤籍的百姓去南陽、鄧州定居,人數由洛陽定。”

大隋第一等是貴籍,都是世家大族,第二等良籍是普通的老百姓,第三種是商籍就是行商之人,第四等是奴籍,第五等才是賤籍,指的是那些妓子、戲子等。楊崇主動提出良籍、商籍、賤籍,很顯然是兼顧王世充的情緒;坐在一旁的王玄恕起身謝過,王遠知頷首道:“國公此言合理,貧道深感欣慰。”

王遠知還向楊崇推薦了一個人,徐曠,博學多才;其父徐文遠做過太學博士,是竇威、楊玄感、李密等人的老師。因為徐曠之子徐士會投奔李淵,王世充斷了徐家的供奉,目前徐家遷居偃師,貧困無依,靠徐曠的哥哥徐文林在集市上賣書維持生計。楊崇問過孔穎達,立即派出使者請徐曠任國子博士,聘請徐文林為越國公府士曹參軍事。

王世充的迴音很快,全部答應,第一次遷出三千戶一萬四千人,就是軍隊管制、交出多餘裝備不同意;竇建德也同意談判,將派黃門侍郎虞世南、滑州刺史張青特為使者,常駐長安聯絡。商丘的戰事告一段落,王要漢、徐圓朗大獲全勝,唐軍李善行陣亡,夏侯端被擒;鄭軍棄城而走,韓洪不知去向,長孫安世在渡河時被王薄抓獲。

河南戰事順利得難以想象,江淮軍杜伏威更是決定親自前往長安,就任楚王、尚書令,讓長安上下喜出望外,一面是四方歸降,一面是這些有實力的人物還可以牽制楊崇。但是杜伏威在給元威、楊汪的信中提了一個擔心的事,楊崇目前還未登上王位,怕到長安後被有心人利用。

元威、楊汪不得不為杜伏威的眼光折服,和楊崇一樣,這些出自底層的梟雄往往看問題更直接更深刻;杜伏威這個舉動從另一個角度就是在建議楊崇稱王,表示他杜伏威是投奔楊崇,而不是名存實亡的大隋。

元威和楊汪立即召集王叔玠、杜淹、崔處直、姜奪等人商議,崔處直很坦然地說道:“稱王這件事還是進諫一番,讓越國公自己做主;關鍵還是在於,杜伏威進京,是否真讓他行使尚書令的職責。”

尚書令為尚書高官官,六部之首,宰相職;但是不設定尚書令早在大隋成為慣例,幾十年來,僅有楊素曾任過一年的尚書令,就連高熲、楊雄都沒有擔任過這個職務。楊汪欣慰地笑笑說:“越國公有意對三省六部進行改革,設立政事堂,下分吏部、樞密院、兵部、戶部、刑禮部,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

“那麼尚書令管什麼?”杜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你不能給杜伏威有故意刁難的感覺,那還不如不讓他進京;元威明確地說:“三省五部將是政事堂的主要成員,工部和九寺三監留在尚書檯,暫時設尚書左右僕射輔佐杜伏威;杜伏威如果明智,應該知道他一上來管不了這麼個大攤子。”

這是楊崇與元威、楊汪談話時的態度,不在乎杜伏威要的位置高低,而在乎杜伏威能不能做事,能不能與現在的長安群臣融為一體。至於稱王,楊崇還是準備緩緩,一個稱號而已,以自己現在的實力,還不是什麼時候相稱王就稱王。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